
【專訪插畫師Stella So】以繪畫實踐文化保育與傳承
(Stella 期望日後有機會參與更多推廣「非遺」或文化保育有關的活動。)
以插畫介紹香港非遺
為進一步傳承及推廣香港非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邀請著名插畫師Stella So合作,出版了《香港非遺便覽與實踐》,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無形的」文化遺產能得以記錄及傳承下去。
作者希望以插畫及文字方式去介紹非遺,透過簡單直白的形式(如:四格漫畫或製作步驟),讓讀者可以了解並學習到這些「寶物」,使得這些無形的傳統不會隨時間而消逝。
什麼是「非遺」?
說起「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近年不時聽到的保育名詞,撇除學術上對非遺的定義,非遺其實是前人經過日常生活的實踐累得來的經驗、智慧,它們存活於人類腦海裡的知識,具有看不到、摸不到的特性,只能依靠文化載體展現出來。2017年,首次選出二十項香港非遺的代表作,意味着香港的非遺保育踏入新的里程碑。
(Stella表示製作《香港非遺便覽與實踐》的過程雖然比想像中長,卻是獲益不少。)
使非遺變成日常生活
文化遺產在大多人心中的概念都是一些建築或實體的東西,但原來沖奶茶也是文化遺產之一。
(Stella 期望日後有機會參與更多推廣「非遺」或文化保育有關的活動。)
「港式奶茶」俗稱絲襪奶茶,很多人誤以為真的是用絲襪來沖茶,但事實不然,所謂絲襪實際是指一個白色透氣的茶袋,因被茶染色,外型酷似絲襪,故坊間有此一說。其實沖奶茶的過程看似簡單,但要沖得好及色香味俱全,也是一門學問。
(看似簡單的沖奶茶步驟,經Stella詳細了解後,畫出許多細節來。)
這項手藝因成本及效益的關係,在坊間已漸漸被淘汰,然而還有一班有心之士希望這門手藝得以傳承,於是Stella便將「沖奶茶」這門手藝納入此書之中,希望讀者透過這本書的教學可以親身嘗試或體會到這些傳統手藝的歷史及做法。Stella表示:「其實這本書除了教你如何製作一杯正宗的奶茶外,書中描繪許多內容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好似訪問奶茶師傅時,他說:『早上飲奶茶會放多些奶,下午放少奶一點,晚上就更少奶,這樣才不傷胃…』若不是聽師傅講,大多數人未必會知﹗我希望透過這本書令『非遺』與『生活』掛鉤,使這些獨特且有意義的文化能融入我們的日常之中。」
非遺便覽製作樂與苦
由構思到出版,Stella表示製作時間花上接近一整年,她說:「在製作此書的過程中,最累人的地方就是要把這些『非遺』內容一一記下來,每個細節也不能出錯,因為細節正正是這些傳統工藝最重要的地方,因此要做到一絲不苟﹗」Stella試過花了11天親身到搭棚現埸去觀察其建築的過程,雖然天氣十分酷熱,但她認為能令這些傳統得以傳承下去也是值得的。
(看似簡單的沖奶茶步驟,經Stella詳細了解後,畫出許多細節來。)
Stella認為這些工作做起來雖然吃力又辛苦,但她覺得這除了是一份工作外亦是一個學習過程,她表示在製作此書期間從中學習到很多不同的新事物,又認識了一班既有心亦很願意教導的師傅們,這是她最大得著之一,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再接觸這類有意義又可擴闊眼界的工作。
《香港非遺便覽與實踐》主要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概論」,總結過去的經驗,探討香港保育非遺發展概況。第二部份則是「實踐」,由插畫師StellaSo繪製八項香港非遺清單,並附以文字解說,提供非遺在生活中實踐的可能性。
如欲取得《香港非遺便覽與實踐》,可請親臨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領取(數量有限,每人可免費獲贈一本),或是前往www.cache.org.hk下載電子版。
-
要培育孩子成材,家長的教育是關鍵。現年7歲的葉蕙蕎自小已獲得本地及國際獎項逾百個,更在歐盟國家認可的「全球好學生」比賽中嬴得全球冠軍。年紀小小已成就非凡,葉太(Heiby)認為教養的關鍵在於陪伴及尊重,「要讓子女了解自己,尋找自己的興趣。家長往往是啟蒙者,最希望能讓子女體驗更多,擴闊眼界。」1 month ago
-
網絡幾乎是兒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這也增加他們在網上欺凌及性騷擾的風險,不但受害人的情緒、心理和生理,甚至引起自殺念頭。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就教家長如何教育小朋友。2 month ago
-
母親絕對是最偉大的身分。不少女生當媽前各具個性、擁有理想職業,孩子出生後為了給予他最好的一切,毅然放棄事業當起全職媽媽,日以繼夜照顧孩子和打理家中大小事務,失去喘息的 Me time,經濟亦不再獨立。3 month ago
-
對不少人而言,媽媽的犧牲和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我們。她們不論在家庭還是在職場上,都付出心力工作,每滴血汗都是為了家庭和小朋友。國際知名的攝影師Xyza Bacani曾經歷留守兒童的童年,特意在母親節分享自己在母親來港工作時的感受。3 month ago
-
為人母難,為ADHD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患者之母更難。加上發現自己也是ADHD患者,如果你是主人翁,你有何感受?Christy的仔仔於幼稚園時期被發現患上ADHD,母親陪他求診時,意外發現原來自己都患有ADHD。但為母則強,她只好「頂硬上」。3 month ago
-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對於與11歲的仔仔和14歲長女同住大角咀百多呎劏房的阿群來說,以為有機會通關,放假可以返鄉,暫時逃離擁擠的劏房,結果一次又一次失望。確診下無支援的疫情生活,子女對學習的態度漸變消極、心理健康每況愈下,令她感嘆:疫情幾時才完結?3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