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偏食】奀奀瘦瘦有解救
免疫力下降容易病
大家可參考香港中文大學和衞生署推出的「身高別體重圖表」,這個表專為18歲以下人士作出評估。在身高別體重圖表中,如小朋友的體重超過「身高體重中位數」的120%為之過重,若低於80%為之過輕。舉例來說,一個120厘米高的男孩,按身高別體重圖表所顯示的「身高體重中位數」為22公斤,若他的體重低於17.6公斤(22公斤X 80%)便是過輕。
部份奀仔奀女,都有飲食欠佳、偏食等問題,家營營養中心資深營養師吳耀芬(Kathy)指:「過份挑吃對正在發育的孩子的健康並不理想,倘若孩子長期缺乏某種營養素,除了免疫力會下降,較容易生病,亦會影響整體成長的速度。舉例來說,飲食中長期缺乏蔬果的小朋友會較不偏食的小朋友易生病,原因是蔬果中有多種維他命和抗氧化物,有助身體對抗病菌,維持免疫力。」
預備有營高熱量食物
要解決體重過輕的問題,家長可從飲食着手。食材方面,可多選擇一些含豐富營養的高熱量食物和飲品,如香蕉奶昔或西蘭花焗薯蓉。而食材的顏色和烹調的方式亦不妨多作些變化,讓孩子對進餐保持新鮮感。
Kathy補充:「除了正餐外,餐與餐之間可準備一些有益小茶點,如蕃薯、牛油果、香蕉、無鹽果仁(如杏仁、腰果、合桃等)、雞蛋、芝士、乳酪、牛奶等。同時減少零食數量,以免沒有胃口吃正餐。但畢竟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都有不同,建議向醫生或營養師查詢。」
餐與餐之間進食有營且熱量高的食物,有助改善體重和營養問題。
與孩子一起炮製食物
用餐時,應把玩具收好,關上電視,讓孩子能專注吃飯。家人不妨多聊聊生活趣事,凝造吃飯是一件開心事的氣氛。Kathy說:「家長不宜強迫孩子進食某種食物,使其產生負面情緒,反之以身作則,多讚賞食物的形狀、色澤和味道,樹立不挑食的好榜樣。在假日時,與孩子一起準備食物如三文治、雜果沙律或水餃等,既可促進親子關係,又能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認識和興趣呢!」
最後,Kathy提供兩款美味且有營的食譜,增進奀仔奀女的食欲。
三色蛋餅
材料:
雞蛋 | 2隻 |
熟菠菜 | 1/4碗 |
番茄 | 1/4個 |
低筋麵粉 | 半杯 |
牛奶 | 100ml |
芝士 | 1塊 |
鹽 | 半茶匙 |
沙律醬 | 適量 |
做法:
1.把菠菜和番茄洗淨,菠菜放進滾水煮熟後撈出並擠去水份,切碎;
2.番茄切粒,備用;
3.雞蛋打散,加入已篩好的麵粉攪拌,再放入牛奶和鹽繼續攪拌成蛋糊;
4.取出烤盤,鋪上烘焙紙,然後將蛋糊倒入烘培紙上;
5.放入菠菜碎和番茄粒;
6.然後放入已預熱的焗爐以180度焗約 7至8分鐘至蛋餅凝固七成;
7.取出,在蛋餅表面均勻撤上芝士,再放入焗爐焗約3分鐘至芝士融化;
8.切成正方形的蛋餅;可搭配沙律醬進食。
麥皮雞肉小丸子
材料:
雞髀肉 | 2隻 |
麥皮 | 2湯匙 |
粟米粒 | 1/4碗 |
鹽 | 適量 |
糖 | 適量 |
茄汁 | 適量 |
做法:
1.把雞髀肉剁成肉泥;
2.把麥皮、粟米和雞髀肉泥一起攪拌,並加入適量鹽和糖調味;
3.鍋內放水煮滾,用小勺把雞肉泥挖成小丸子狀,依次放入鍋內煮熟;
4.把煮好的小丸子撈出,可搭配茄汁進食。
家營營養中心資深營養師吳耀芬(Kathy)
中大食物及營養科學學士、港大心理輔導學碩士、認可身心語言程式學(NLP)導師和催眠治療師
圖片來源:freepik
-
「乳齒遲早會掉,就隨它自生自滅吧!」是不是你的想法呢?我們當然知道牙齒長得整齊好看,對人的外觀影響很大,但部份家長會覺得即使乳齒長得不規整,換牙後還有機會長整齊,長大後才帶小朋友箍牙處理牙齒問題。不過,牙科醫生利子傑醫生指出,如果拖到小朋友換完所有乳齒才進行兒童矯齒療程,很大可能已經錯過兒童箍牙/矯齒黃金期了!4 day ago
-
大暑過後就是立秋。雖說已踏入初秋,但天氣仍潮濕悶熱,暑氣仍未完全消退。暑濕之邪最容易傷脾。脾主管肌肉四肢,暑濕困脾,身體會容易感到疲乏,甚則納食欠佳、腹脹及泄瀉。另一方面,隨著空氣濕度下降,氣候逐漸變得乾燥。由於秋氣主燥 ,燥熱之邪會耗氣,「氣虛」則容易出現四肢無力、神疲體倦、少氣懶言等症狀。(作者為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張智媛)12 day ago
-
近日天氣炎熱,外出時感覺有如置身火爐般,實在令人抖不過氣來。明天 (23日) 正值24節氣大暑,是時候為一家大細準備時令湯水齊來解解暑。以下是註冊中醫師古鎧綸推介的三款消暑湯水及涼茶,做法簡單,爸媽們不妨試試。但有一點大家要留意,此三款湯飲不適合孕婦飲用。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古鎧綸)26 day ago
-
新冠肺炎肆虐,家長擔心孩子外出活動會容易染疫,但在家避疫卻增加了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這些疫症下的「新常態」早已使家長們大感頭痛。究竟「新常態」對兒童的眼睛會造成甚麼影響?而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1 month ago
-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