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媽分享】露營爸爸心得分享 親子露營8大注意事項
天氣涼涼地,好多家長都會帶小朋友去「親子露營」,畀小朋友試下「天為被、地為床」嘅體驗,完完全全咁親親大自然!
咁帶小朋友去露營有啲咩要注意呢?剛剛一家3口去完「親子露營」嘅好爸爸Kelvin就同我哋分享咗佢嘅經驗,好值得參考架!
1. 最好可安排活動給小朋友,例如打羽毛球、放風箏等
2. 食物安排最好簡單啲因為坐唔定
3. 留意郊外與市區温差做足禦寒保暖
4. 足夠替換衣,避免深色衫褲
5. 小心選擇防蚊噴霧,有部份會吸引蜜蜂
6. 小朋友鍾意跑來跑去,營繩要綁好和加上螢光記號或燈仔(晚上),防止kick 到營繩
7. 帶備緊急藥物,看門口藥
8. 草地上煮食,最好架起爐具,或用木板隔開,不要燒到草地
-
母親絕對是最偉大的身分。不少女生當媽前各具個性、擁有理想職業,孩子出生後為了給予他最好的一切,毅然放棄事業當起全職媽媽,日以繼夜照顧孩子和打理家中大小事務,失去喘息的 Me time,經濟亦不再獨立。6 day ago
-
對不少人而言,媽媽的犧牲和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我們。她們不論在家庭還是在職場上,都付出心力工作,每滴血汗都是為了家庭和小朋友。國際知名的攝影師Xyza Bacani曾經歷留守兒童的童年,特意在母親節分享自己在母親來港工作時的感受。10 day ago
-
為人母難,為ADHD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患者之母更難。加上發現自己也是ADHD患者,如果你是主人翁,你有何感受?Christy的仔仔於幼稚園時期被發現患上ADHD,母親陪他求診時,意外發現原來自己都患有ADHD。但為母則強,她只好「頂硬上」。10 day ago
-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對於與11歲的仔仔和14歲長女同住大角咀百多呎劏房的阿群來說,以為有機會通關,放假可以返鄉,暫時逃離擁擠的劏房,結果一次又一次失望。確診下無支援的疫情生活,子女對學習的態度漸變消極、心理健康每況愈下,令她感嘆:疫情幾時才完結?19 day ago
-
疫情持續,不少基層孤立無援,需求日增。有基督徒見到鄰舍徬徨無助,主動勇於出手相助。筆者訪問了一對約30歲的情侶Kevin & Elaine(下稱K&E),分享他們在去年聖誕節期間參與基層家庭關顧活動的感想,見證疫下的正能量。2 month ago
-
香港的中環可說是「人生勝利組」最密集的區域:從小在富裕家庭成長,畢業於英美的一級學府,繼而走入各大投資銀行,才三十多歲便幾百萬年薪。誇張一點說,在中環未走完半條畢打街,都已經可以跟兩三位這樣的精英擦身而過。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