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謬家長不醫孩子】專家指ADHD要早治療
怎料該名家長表示擔心孩子進行評估後會留有紀錄,長大後難以投考公務員。這個家長的做法實在是駝鳥政策。
如果孩子真的有ADHD情況,經藥物治療後情況會得到改善,如果置之不理,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不妨聽聽專家的講解和意見吧。
說到過度活躍/專注力失調,大家很容易就明白到孩子自制力較弱,不能控制自己,而且很難專心。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Stanley指,他們的行為經常為家人帶來困擾,令到家人既氣憤又無奈。
經屢勸無效後,父母面對的態度多是兩大極端。一是或打或罵,一是不肯接受事實。無論何者,都是負面的行為,只會令子女的反叛行為加劇,最終與家庭的關係惡化,更會形成惡性循環。
家長必須忍耐和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協助子女如何面對才是當務之急。現時,治療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方法,最嚴重的是以藥物作為治療媒介,再輔以管教訓練(Parent Training)。
藥物可以抑制小朋友的活動量及衝動行為,管教訓練可以減低孩子反叛行為的出現機會,從而改善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係。
Box:
三個階段 不同年齡症狀之呈現
1嬰幼兒:
只能參與少於3分鐘的遊玩,很早會離開活動,跟他說話是似聽非聽,經常旋風式姿態出現,而且沒有危險意識。
2小學階段:
活動時間少於10分鐘,過早轉變活動、善忘、無條理及易分心,而且不能安靜、不能忍耐、騷擾他人、打斷別人說話、不守規則、頻生意外。
3青少年:
比同齡孩子的活動時間較短,通常不超過30分鐘。不能集中、不注意細節、預先計劃能力較弱,身體會經常蠕動、自制能力差、不顧後果並進行高危行為。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Stanley
-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是普遍不過的事。就算子女不能擁有非凡成就,平穩成長都讓家長於願足矣。「慈母多敗兒」這句說話真的份量十足。相信沒有一位父母想培育出不孝子及失敗兒;也沒有一位父母想成為罪魁禍首!4 day ago
-
正向教育可培養小朋友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從而邁向圓滿的人生。保良局正向教育團隊給家⻑的5個貼士,教家長培育「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小朋友。這些特質小朋友一定終身受用。5 day ago
-
「你用了甚麼魔法,讓我的孩子改變了?」記得是在數年前,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跟我說過的話,我不時還在思考著。是甚麼魔法能讓這位孩子由安靜退縮,變得活潑愛笑,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問題? 如果真有這種魔法,遊戲或許就是答案,而魔法師想必是孩子自己。5 day ago
-
「我想要個細佬/細妹!」相信很多爸媽應該都被小朋友問過這個問題。尤其見到其他同學朋友有兄弟姊妹,就會開始纏著爸媽「我也想要一個!」這位「毒男爸爸」遇上這個情況,選擇了一個有趣的處理方式。11 day ago
-
子女長得快,家長不單止要定期為他們添置新的衣服鞋襪,連眼鏡也需要隨成長不斷更換!孩子在20歲前,近視情況極快惡化,家長應每年帶小朋友檢查眼睛,確保能及時處理他們的視力問題;而遊戲時因碰撞而弄壞眼鏡,又或因為成長而頭圍變大,亦需要更換新眼鏡。那麼舊眼鏡可以如何處理?下列是護瞳行動給大家的建議:15 day ago
-
日前美國肯塔基州一個網紅家庭,夫婦二人帶着六名子女跑馬拉松,年紀最小的兒子只有六歲。他們完成賽事後於Instagram分享心得,隨即受到不少網民指責,直斥父母要求六歲小朋友跑馬拉松是「虐待」,引來極大爭議。15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