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更有不少書籍,提供升學攻略,甚至就學校的成績、校風等定出排名。家長以此作為選校參考亦無不可,但就要留意,小朋友的價值觀會在不知不覺受到影響。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就指出,社會風氣、傳媒文化直接影響兒童的價值觀,亦影響家長和教師的個人價值觀,而間接影響兒童被灌輸的價值觀。現今社會重視競爭,令部分家長和教師都看重分數及名次,養成兒童好勝、愛贏的心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追求優質教育沒有錯,但家長都應留意不能只著重排名,亦要權衡子女是否適合,才能讓子女健康快樂的成長。
為求子女入讀名校,不少家長及小朋友都飽受壓力。
圖片來源:《全港 514 所小學教育競爭力排名指南》
要掌握灌輸正確價值觀的方法,建立正確和健康的價值觀,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指出,要由家庭開始,她建議家長應以教授與實行並用,詳細可參考以下方式:
教授篇
家長應從小向子女灌輸正確價值觀,並配合學校的教育,讓子女對價值觀有一定認知。
1. 價值觀要一致
父母及家人灌輸的價值觀應盡量一致,亦要盡量貫徹始終。
2. 傳統說教
以傳統說教形式向子女灌輸正確價值觀是有效的,但不宜嘮叨重覆,以免子女反感。
3. 運用故事
家長亦可透過故事方式向子女說明正確價值觀,尤其是道德價值觀,如我們小時候聽的「狼來了」故事便是一個例子了。
4.討論日常生活事例
對於較年長的孩子,家長亦可透過討論日常生活事例,如學校發生的事情或報章新聞,引導孩子明白正確價值觀。
實行篇
價值觀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往往透過實行和個人經驗,兒童才能掌握得到。
1. 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只說不做,教導便有欠說服力。家長應以身作則,讓子女透過行為觀察學習。例如家長向子女灌輸誠信、負責任等道德價值觀,但家長卻不遵守對子女的承諾,家長的教導便沒有說服力了。
2. 一起實習
家長亦可以遊戲或實習形式,與子女一起應用正確價值觀。舉例,如教導子女理財觀念,要他們學會節制,父母可與子女一同開立戶口儲蓄,一起節省不必要支出。
3. 日常生活之應用
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協助子女發掘應用實踐的機會。由小事開始,讓子女應用所學的觀念。舉例,要建立子女的社會價值觀念,培養互愛互助的精神,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子女如何體現關愛身邊的人,如坐交通工具時讓座、參與義務工作、關懷弱勢社群等。知易行難——若子女遇到價值觀的矛盾或衝擊, 家長可以跟子女坦誠分享, 並給予意見,令他們明白如何實行正確價值觀。
4. 建立子女
要培養子女正面的自我價值觀,家長可多建立子女,培養他們的自信、自理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多灌輸正面的訊息,並鼓勵子女尋找他們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
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響應。如果孩子常被忽視(特別是在嬰兒期),那麼神經系統會將忽視當作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更甚會影響大腦發展。5 day ago
-
天下有哪個父母不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尤其近年市面上有各類「育兒天書」,分享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過對家長來說,最難的只在一瞬間的情緒失控,我們應該怎樣平衡呢?7 day ago
-
最新一項「香港生育幸福感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家長深信一個有孩子的家庭更加幸福美滿,但照顧仔女的現實並非想像中完美,許多家庭因為養育子女發生衝突,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提供「湊仔過三關」貼士,改善夫妻和親子關係。15 day ago
-
家應該是每個人休息放鬆的地方,如果家裡出現問題,馬上就會影響一家成員。一名台灣女網友就著她家裡出現的問題上網求助,引起網民熱心討論和建議。21 day ago
-
人有不同情緒,而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到焦慮,孩子亦然,例如當孩子與父母分離、去到新環境等,難免會感到壓力而產生焦慮。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克服焦慮?21 day ago
-
三代同堂是中國社會普遍家庭享受天倫之樂的景象,香港亦不例外。而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很多形態,有同住或非同住的、有關係緊密或較為疏離的;為數不少的年輕一代父母基於各種情況和需要,選擇由「四大長老」幫忙照顧下一代。不過,兩對不同年代的父母,很多時候對育兒也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很多時候就會引起兩代間的衝突……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