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你要主動分享玩具,別人才會與你分享,來,讓大家一齊玩。」
B. 「只要你分享玩具,爸爸媽媽就奬你吃糖,好嗎?」
C. 「你不可以這麼頑皮不分享,繼續這樣就要罰。」
D. 「乖孩子會分享玩具,不分享就是壞孩子,警察叔叔會抓你。」
E. 直接從他手上拿走新玩具,打開並教他怎樣主動分享
往下看分析:
以下是每個選擇的背後動機:
選擇A:跟孩子講道理,要求他與其他孩子分享新玩具
選擇B:試以食物獎勵孩子,引誘他分享新玩具
選擇C:用懲罰威迫孩子就範,要他分享新玩具
選擇D:顛倒是非,以社會規則迫他就範
選擇E:利用父母的地位,加上身體上的優勢,強行分享他的玩具
坦白說,這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大多數家長要求子女分享玩具的過程,一般都會 A>B>C>D>E 順序進行,說教不行,試用誘餌;誘餌不行,就用威迫;威迫不行,借用社會規則;外力也不行,便以武力解決。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選擇,從科學角度解釋,這是因為我們受到環境壓力所影響,慢慢從左腦的邏輯思考,改成右腦的直覺、情感判斷,慢慢把教育孩子的原則拋諸腦後,再不在乎孩子現在的感受,更加不會去想孩子日後會否因此事造成陰影。
表面的目的就是「要孩子學會分享」,但背後的動機是「別讓爸媽尷尬、掉面子」。
在「面子」與「孩子」之間選擇,試問選擇面子的父母,孩子還會覺得你是 Super Hero 嗎?
那大家又會問,怎樣做才是最恰當?
試問未曾擁有,又如何分享?爸爸你會否把剛剛新買的房車先借給一眾朋友試用?媽媽又會否將剛剛裝俢完成的房子先借給朋友開派對?對孩子來說,新玩具就是他目前最寶貴的東西,他未曾擁有、享用過,怎捨得把它分享,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先讓孩子自行選擇分享與否;倘若他不願意,接下來要做的再不是強迫他「主動」分享,而是去解決目前的尷尬場面。方法很簡單,只要帶著一眾小朋友去玩別的團體遊戲,分散注意力,這樣尷尬的氣氛就會慢慢消除。
要做孩子的 Super Hero,要忍人所不能忍,懂得靈活變通之餘,不忘堅守培育孩子的原則。
-
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響應。如果孩子常被忽視(特別是在嬰兒期),那麼神經系統會將忽視當作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更甚會影響大腦發展。5 day ago
-
天下有哪個父母不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尤其近年市面上有各類「育兒天書」,分享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過對家長來說,最難的只在一瞬間的情緒失控,我們應該怎樣平衡呢?7 day ago
-
最新一項「香港生育幸福感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家長深信一個有孩子的家庭更加幸福美滿,但照顧仔女的現實並非想像中完美,許多家庭因為養育子女發生衝突,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提供「湊仔過三關」貼士,改善夫妻和親子關係。15 day ago
-
家應該是每個人休息放鬆的地方,如果家裡出現問題,馬上就會影響一家成員。一名台灣女網友就著她家裡出現的問題上網求助,引起網民熱心討論和建議。21 day ago
-
人有不同情緒,而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到焦慮,孩子亦然,例如當孩子與父母分離、去到新環境等,難免會感到壓力而產生焦慮。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克服焦慮?21 day ago
-
三代同堂是中國社會普遍家庭享受天倫之樂的景象,香港亦不例外。而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很多形態,有同住或非同住的、有關係緊密或較為疏離的;為數不少的年輕一代父母基於各種情況和需要,選擇由「四大長老」幫忙照顧下一代。不過,兩對不同年代的父母,很多時候對育兒也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很多時候就會引起兩代間的衝突……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