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意子女壓力,別盲目摧谷
過猶不及,凡事做得太過只會弄巧反拙,早前港台鏗鏘集的《功課奴隸》,片中小學生更因學業壓力,而企圖自殺,可見壓力問題已經到達臨界點,引起不少迴響。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指出,安撫、遊樂等方法只能暫時舒緩壓力,治標不治本,家長更應調節自己的心態,才能釋放小朋友的壓力。
定立合理期望
每個家長對子女都有一定的期望,但不合理的期望和活動安排會對子女產生沉重的精神壓力。趙思雅指出,很多家長都要求子女學習幾種語言,並在放學後安排 Play Group 等課外活動,希望子女接觸多一點新事物, 其實這些活動都是非必要:「子女每天已經消耗大部份精力在學校課堂,若然在放學後還要繼續學習,回家後再應付功課,這種『朝八晚十』的生活,根本連成年人也覺得辛苦,何況是心智未成熟的小朋友?」
家長應調節自己的期望,明白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能力和興趣都不一樣,是無法比較。家長應讓子女自行選擇興趣班或課外活動,減少課程的數目,讓他們得到合理的休息時間。同時亦要了解子女對自己的期望,若然子女對運動、音樂或某一方面有追求,可在能力範圍內加以栽培。
-
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響應。如果孩子常被忽視(特別是在嬰兒期),那麼神經系統會將忽視當作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更甚會影響大腦發展。5 day ago
-
天下有哪個父母不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尤其近年市面上有各類「育兒天書」,分享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過對家長來說,最難的只在一瞬間的情緒失控,我們應該怎樣平衡呢?7 day ago
-
最新一項「香港生育幸福感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家長深信一個有孩子的家庭更加幸福美滿,但照顧仔女的現實並非想像中完美,許多家庭因為養育子女發生衝突,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提供「湊仔過三關」貼士,改善夫妻和親子關係。15 day ago
-
家應該是每個人休息放鬆的地方,如果家裡出現問題,馬上就會影響一家成員。一名台灣女網友就著她家裡出現的問題上網求助,引起網民熱心討論和建議。21 day ago
-
人有不同情緒,而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到焦慮,孩子亦然,例如當孩子與父母分離、去到新環境等,難免會感到壓力而產生焦慮。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克服焦慮?21 day ago
-
三代同堂是中國社會普遍家庭享受天倫之樂的景象,香港亦不例外。而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很多形態,有同住或非同住的、有關係緊密或較為疏離的;為數不少的年輕一代父母基於各種情況和需要,選擇由「四大長老」幫忙照顧下一代。不過,兩對不同年代的父母,很多時候對育兒也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很多時候就會引起兩代間的衝突……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