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與兒子同出一子宮?
子宮是女性生育的重要器官,一旦受疾病影響而需要割除,便不能懷孕產子。不過,瑞典一位新任媽媽,接受了一項突破性的手術,從其母親體內移植子宮,最後更成功懷孕產子,現時兒子已經九個月大,更準備再接再厲生多個。
以往都只會聽到其他心、肝、腎等器官移植,誰想到連子宮原來也能夠移植,而且更能回復懷孕的功能。醫生Mats Brannstrom是負責這項革命性技術的醫生,他已經為數名先天性沒有子宮,或因癌症割除子宮的女性移植子宮,其中幾名更成功懷孕,現時透過移植子宮出生的嬰兒已有4個。
其中一位媽媽,更移植了自己母親的子宮,之後將其與丈夫的精子及卵子進行體外受精,再放回子宮內,最終成功懷孕並產子。
這位母親非常感激自己的媽媽,亦希望將來這項技術發展成熟,讓孩子知道自己有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相信這位母親喜悅的心情,外人實在難以理解,但這位母親由不能生育,變成擁有自己的孩子,而且更是由與孕育自己的同一子宮出來,感覺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如果有朝一日這項技術發展成熟,相信對很多子宮患病而又想生育的女性來說,實在是一大喜訊!
-
林文龍與郭可盈囡囡於2010年誕下女兒林天若Tania,近日一家人便到韓國旅遊,網民表示林文龍與郭可盈超sweet,而囡囡亦少女味十足!10 hour ago
-
如果你在懷孕期間得知胎兒患有罕見病,你會選擇生下來還是終止妊娠?美國一位媽媽在懷孕17週時,胎兒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淋巴管瘤。醫生更直言嬰兒的存活率為零,不過媽媽堅持誕下女兒,女嬰全身長滿巨瘤猶如「綠巨人」。1 day ago
-
現時不少香港學校推行「正向教育」,期望學童培養正向價值觀,不只是專注學業,更可以全人發展。香港國際文藝交流協會致力在中小學甚至幼稚園推動「正向校園計劃」,而協會早前與《親子頭條》合辦「正向校園填色比賽」,將「正向」思維帶給家校與學童。經評審後,分別在「親子組」、「初小組」及「高小組」3個組別各選出冠、亞、季軍及10名優異獎。5 day ago
-
位於長洲的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小學(下稱錦江小學)早前於下學年被派「0班」後,獲批開辨私營小一。該校擬向24/25學年小一新生頒發一萬元特別獎學金,教育局批評做法不道德。6 day ago
-
一直關注語文發展的淨緣慈善基金及《親子頭條》推出了大粒MAC「語文的生命」計劃,推動中小學生「學好中文」。近日計劃於首間獲贈予大粒MAC「語文的生命」中文學習系統教材的受惠學校—香港路德會增城兆霖學校舉行「大粒MAC教室」閱讀計劃及「語文的生命」大使委任禮及頒贈儀式。當日計劃捐贈者、新委任之2位傳承大使及3間受惠學校的校長等嘉賓皆一同出席。7 day ago
-
日本島根縣一個道之驛(道の駅,即公路休憩設施)近日設置了以紙板搭建的哺乳室,並預計於全日本150個道之驛設立同樣設施。只是這個新設施卻惹來民眾一片批評,並認為設計簡陋、沒考慮媽媽感受!7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