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還在隔岸觀火的香港人,其實有點不明就理,因何故年紀少少的中小學生會因壓力而走上自殺之路?雖然已經三十多年前,筆者還是記得從報章上看過有評論員曾預警,若香港的教學方向持續,對學童要求有曾無減,香港學童最終也會走上日本學童的道路。
今時今日的香港,學童的情緒問題亦真的越演越烈,從本學年 (2015/16) 起至今,學童自殺行為此起彼落,沒有慢下來的跡象。而很多家長因此對筆者表示對孩子情緒狀況十分憂心,害怕孩子會成為下一個情緒爆發的個案。憂心的原因十分簡單,在大部份的自殺個案中,受害學童的家人、朋友甚至師長們的口中都說看不出自殺者表現出很明顯的情緒現象,相反,很多案例更給人「樂觀、樂於助人、積極…等」的印象。
為什麼會這樣?筆者亦曾在很多公開演講、電台及電視台訪問中提及到這類青少年自殺的個案有很多的共通點,以下是四個與先天大腦有關的常見特質:
1) 類似案例的年齡多在 8-9 歲與15-16 歲。
原因: 這些年齡層正是人類大腦額葉區成熟的初期與完成發展的時期,情緒腦區正在整合中。
2) 親友、師長都沒有發現明顯情緒行為。
原因: 前額葉區先天大腦神經元數量偏高,外在表現一般都是主動、積極,給人樂觀的感覺。
唯左腦前額葉區先天大腦神經元數量明顯高於右前額葉區,因此,情緒在內處理,無法宣洩,當負面情緒過量,情緒健康受極大影響。
3) 大腦輸入腦區先天神經元高於輸出腦區。
原因: 大量資訊輸入無法有系統地表達,引致負面情緒積累加劇。
4) 前額葉先天大腦神經元了過高。
原因: 睡眠質素因大腦電波整體偏高而變差,影響深睡時分泌成長賀爾蒙的效率,導致食慾差而營養失衡,有機會使身體及大腦結構建立受阻,免疫力較差。而高頻率的大腦電波亦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的現象,因此抗壓能力亦會較差。
當然,有了以上四項的先天因素,並不直接等同會有自殺行為,只代表這孩子會較容易遇上情緒障礙。因為遺傳基因也要在遇上相關的環境刺激或引發表達的因素才會產生正或負面的結果。
所以,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前途著緊是理所當然的,但對孩子的情緒行為現象也千萬別靠估,深入理解並防止任何引發問題的因素,正是父母們最要注意的。
李啟剛博士 皮紋專家顧問
行為科學哲學博士(PhD in Behavioral Science),權威的皮紋分析師、營養師、演講人、專欄主筆及作家。
-
本港有近88%年輕人患上近視,位居全球最高比率1。當中,兒童為最高風險的患者,約61.5%兒童早於12歲受近視影響2。新冠肺炎疫情令港童轉為網上學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大大增加,同時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進一步令學童加深近視,復課後多了「四眼仔」或「四眼妹」,情況值得家長關注。保護視力要從小做起,通過3招有效控制近視!6 day ago
-
踏入5月,第五波疫情緩和,天氣亦開始變得炎熱,大家都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到戶外盡情放電、親親大自然。海洋公園推出6月特備活動——「野外親子日營」及「小村民 ‧ 大舞台」,同時集好玩、合家歡、富教育意義於一身,讓小朋友享受初夏!1 day ago
-
升小統一派位結果將於6月1至2日揭盅。教育局公佈今年有78%學童獲派首三志願,創近11年新高。若連同「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首三志願的學童,本年升小整體滿意率達88.8%。8 hour ago
-
本港擁有豐富海洋生物,等待大人小朋友探索。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將於6月11日起一連3個星期六舉行「自然學堂2022」週末班,課程專為9至12歲兒童及家長設計,讓參加者於海下灣海岸公園體驗成為「海洋學家」,了解香港海洋生態及海洋保育工作。10 hour ago
-
網絡幾乎是兒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這也增加他們在網上欺凌及性騷擾的風險,不但受害人的情緒、心理和生理,甚至引起自殺念頭。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就教家長如何教育小朋友。15 hour ago
-
屯門大會堂啟用35周年,加上慶回歸25周年,康文署將於5月至12月舉行「25.35演藝嘉年華」,首場嘉年華於5月29日在屯門大會堂舉行,一眾藝術家及表演團體將獻上多項免費演藝活動,小朋友都啱㗎!16 hou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