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美國兒科學會發表了項研究,偏食的兒童容易患上憂鬱症和焦慮症。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南西祖克指出,有部分偏食情況嚴重的兒童,只會吃特定顏色、口味和品牌的食物,這種現象已開始影響到兒童的社會屬性。
有關的研究人員總共調查了 3,400 多名兒童,他們全均是 2007 至 2010 年間到杜克大學診所看病的兒童。研究人員再把挑食兒童的範圍縮小到 917 人,他們均為 2 至 5 歲的幼兒。研究人員發現,當中有 20.3% 的兒童表現出從輕微到嚴重的偏食症。其中偏食情況嚴重的兒童罹患精神紊亂的可能性較正常兒童高出兩倍以上。
至於挑食程度較輕微的兒童,則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和分離焦慮症。
孩子偏食怎麽辦?
面對孩子偏食問題,家長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在幼兒和學前階段,孩子出現「揀飲擇食」的問題大多只是暫時性。而香港衛生署亦提供了以下幾個解決孩子偏食問題的建議:
1. 定時供應早、午、晚 3 餐正餐和 2 至 3 次茶點,每餐相距 2 至 3 小時。
2. 在餐前,安排 10-15 分鐘時間,讓孩子從其他活動中收拾心情,預備進餐。
3. 安排食物時,要注意讓孩子有選擇:
● 每一正餐都提供多種食物,安排有多過一個菜式選擇,包括一些孩子喜歡或不抗拒的食物,和一些新食物,這樣便能讓他吃飽,同時又能接觸新食物。
● 與孩子一起到市塲選購食物,讓他在合適的食物範圍內自由選擇。例如:「這裡的菜心、西蘭花和南瓜很新鮮,你選哪樣做晚餐?」
● 讓孩子參與準備食物的過程,如洗蕃茄和擺放餐具。 顏色鮮艶的菜式和形狀小巧的食物均能引起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 預備健康的調味醬汁來沾蘸食物,如乳酪,自製的蕃茄醬、果蓉。這樣會使食物變得有趣,更可鼓勵孩子多吃蔬菜。
● 改變煮食的方法使食物弄成容易接受的質感:例如孩子不吃烚蛋,可嘗試蒸水蛋或煎蛋;如不喜歡烚軟的菜,可嘗試剪碎的炒菜。
● 縱然孩子抗拒新食物,家長仍要耐心地經常讓他接觸,可能需要重複多達 10-15 次,他才會慢慢接受。
● 把這些食物放在他面前,和他一起吃,並鼓勵他摸、嗅、舔或品嚐,但不要強迫,例如你嚐過後,跟他說:「這些菜心好味道,你也試試看!」。
-
跳繩是老少咸宜的健康運動,易入門且富挑戰性,適合小朋友強身健體。荷蘭皇家菲仕蘭(菲仕蘭)自2013年起將「世界牛奶日」帶到香港,並於當日致力宣傳、推廣及關注港人於人生不同階段的營養及健康需要。今年,菲仕蘭與樂餉社(Feeding Hong Kong)合作展開全港首個「牛奶銀行」計劃,以及夥拍香港花式跳繩會舉辦「150跳繩挑戰任務」,鼓勵家長及小朋友「邊做運動...7 day ago
-
單親爸爸需要父兼母職,除了生活壓力大,亦有不少不便之處。一名台灣女網友於社交平台Dcard分享個人經歷,指自己協助一名單親爸爸處理幼女初來月經的尷尬情況,並感嘆單親爸爸不易做!12 day ago
-
近年學生輕生新聞不斷,喚起教育界對建立正確價值觀、培育正向思維的重視。為此,淨緣慈善基金作為本地新成立慈善團體,特意與《親子頭條》攜手合作,籌備機構首個以正向教育為宗旨之活動——「正向動力計劃」,冀以香港各界別名人的成功故事、奮鬥經驗及其秉持之正向觀念,汲取人生前輩的處世之道,啟發香港年輕人正面、樂觀、勇敢面對逆境,好好規劃人生。14 day ago
-
疫情令學童轉為網上學習,學童變「低頭族」,容易導致各類脊骨問題。兒童脊科基金發佈統計數據,發現疫情期間學童脊骨和痛症問題劇化,2022年有超過九成受訪學童出現不同程度的脊骨問題,較2019年急升近兩成,情況必須正視。18 day ago
-
英國為慶祝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登基70周年(又稱白金禧年,Platinum Jubilee),特別將銀行公眾假期從原本的5月底,改到本月的2日至5日,連休4日舉國慶祝現年96歲英女王的「白金禧年」。21 day ago
-
內地一名媽媽帶8歲女兒到診所拔牙,牙醫誤將女童的恆齒當成乳齒拔除,更隱瞞狀況,令女童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事後牙醫被揭發沒有獨立執業資格,已被當局追究責任。26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