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填鴨 活學通識訓練思考
通識在 2009 年納入必修科目之後,和中英數並列為四大主科,必須合格才能升讀大學。不過偏偏這個新的必修科, 教法和讀法都和傳統科目大有不同,令學生甚至老師叫苦連天。活道教育中心通識課程總監黃明樂,教授通識已有六年,她指通識科並非傳統的學科,若以傳統的方法去教、去學,結果絕對是災難性。
「上網搜尋『現代中國』,結果成千上萬,而通識科有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均是如此,但高中只有三年,學生不可能看得完。」
範圍廣不等於沒「中心」
對於無窮無盡的資料,學生可能一開始已被嚇怕,但大家不要視通識為洪水猛獸,黃明樂就認為:「範圍廣不等於沒『中心』。」她指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中心思想,只要學生掌握了便能舉一反三。通識並不是要求每個學生甚麼都識,其推行目的是要訓練學生的思考,面對不同單元,不同題目,學生要做的基本上是了解資料、作出分析及提出個人意見。而了解各個單元的中心思想後,學生自然能融會貫通,當題目同時牽涉幾個主題時,便能更透徹分析。另外,黃明樂亦指出「沒有標準答案不等於沒有評分準則。以作文為例,一樣
沒有標準答案,不見得同學們不能應付。」
小班教學更俱彈性
黃明樂認為學習通識並不困難,但就要「學得其法」。她直言現有的教育系統有很大限制:「中學一班超過 30 人,加上課堂時間不夠,老師能做的相當有限。」她從學生口中得知有老師只以「雞精班」的方式來教通識,老師選了一個題目,然後就列出正反觀點各十個給學生背誦。黃明樂慨嘆:「如此學生又何來思考?」
為了教學質素,她們採用小班教學,一班只收 10 人左右,並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最重要是引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習過程還給孩子。」課堂中有角色扮演、戲劇及工作坊,加強課堂的趣味,幫助學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除了課室內的學習,她們亦會進行探訪,例如到天台屋、板間房、新菜園村等,讓學生親身和不同人士交流,擴闊眼界。
學生改變成最大動力
除了幫學生應考通識科目之外,黃明樂還希望透過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並陪同學生探索價值觀,以及建立人生方向。原本是政務官(AO)的黃明樂,放棄了大部份人求之不得的「理想工作」,轉為自由人,寫作、電台主持並投身通識教育工作:「看到學生由不敢講話、零自信,到發現自己,建立自我,並為自己的人生定立目標並努力,當中的成功感及滿足感,是我最大的動力。」
黃明樂
教育中心通識導師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16 day ago
-
父母愛錫自己的子女,子女對父母亦然,彼此能夠相親相愛,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親子關係,是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但傳遞愛意時又是否表達恰當?能否令孩子有所感應及作出回應?確實需要一些竅門,看看以下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的五個表達方式。28 day ago
-
家庭環境與嬰幼兒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為他們帶來刺激,促進自主探索,有助其成長發展。然而坊間對於建設適切家庭環境的說法存有差異,當中存有不少謬誤,現在讓我們逐一拆解。1 month ago
-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於幼兒或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會言之尚早。事實上,家長與孩子於幼小階段談生涯規劃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已有不少學者支持生涯規劃教育應在童年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生涯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他們及早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學習如何逐步裝備自己,從而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可以嘗試抱有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以及由向...1 month ago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1 month ago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