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科技|朱子穎校長提倡體驗式學習 教育重點:讓孩子教育與未來接軌
現代社會急速變化,我們應如何幫助小朋友做好準備,讓他們有能力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操練式學習仍會是主流教育理念嗎?AI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與學中又扮演甚麼角色?就讓德萃幼小中學校發展總監、德萃小學部總校長 朱子穎(朱校長)與大家分享他的看法,讓師長們了解如何以更合適的方法與孩子同行,幫助下一代成功與未來世界接軌!

教育需配合未來發展需要
操練式學習氣氛籠罩亞洲許多地區,求學也是求分數,但愈來愈多人相信教育不只有一條路,提倡愉快學習的朱子穎校長就有另一番見解。「對我而言,會較看重Future Ready(為未來作好準備)這個概念。以我兒子為例,正就讀小六的他在2045年已投身社會工作,所以我經常會問自己:『到他上班的第一天,他的雇主會要求他具備甚麼能力?』從這角度看,我們今天讓孩子學習的,能否為他們的未來做好準備?現今的教育可否達到Future Ready的目的?」
朱校長認為,時代在變,社會發展走向也在變。因此,培育社會未來棟樑的教育方法也應有所改變。「尤其在AI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我反而更擔心小朋友現在所學習的,到未來會否變成Future Irrelevant(與未來無關)?例如部分純粹靠背誦或搬字過紙的功課或要求,相信很大機會在未來難以大派用場。作為教育工作者及家長,都應當好好思考這一點。」
關於補習和考試……
朱校長認同學生追求知識的重要性,也不諱言補習有其存在價值。「例如一些父母要上班,家中沒有人看管做功課的,或是學習能力與同齡小朋友有差異的小朋友,就可能需要補習。但如果是為了配合考試制度,爭奪升學學額資源而補習,卻會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他認為,學習與考試完全掛鈎的社會想法已不合時宜:「到學生踏入社會工作時,仍需要在45分鐘內,靠一張紙、一支筆、一個腦袋去考試嗎?如果考試與未來職場需要脫鈎,教育是否仍然要老樣子?這絕對值得大家反思!」
朱校長指出,在期盼本地考試文化和系統出現改變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不妨深思教育的真義:「打個比喻:驗眼的目標不是為了通過視力測試,而是要檢測有否出現近視及如何令視力更清晰。同一道理,考試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而上學也不是為了考試。」
提倡體驗式學習
既然求學不只為分數,學校今天又應該用甚麼方法讓學生的長處及多元能力被看見?朱校長認為,近年許多學校推行的體驗式學習,可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亦更容易呈現他們的能力和學習成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盡可能在合理的情況下加入一些動手作的評估,讓小朋友有更多實際操作機會。正如我常說的:『你將孝順二字抄四次,你只能學習到怎樣寫這兩個字,但不代表你真正孝順。』即是很多小朋友的能力,其實是需要具體實踐出來才能作出評估的。」

助小孩子追夢
正因為明白到體驗式學習有助學生成長,朱校長早於2018年已在校內推行DreamStarter計劃。「這計劃讓學生每年可花部分時間尋找自己的夢想,而這個夢想不是空談(例如說要做一個太空人),而是要真正達成某些目標,甚至幫助一些人。過往就有參加此計劃的學生以『關心本地蜜蜂』為夢想,進行了一連串實際工作,如參觀養蜂場、跟養蜂場職員對話等,他們最後更動手做Research,並於校內創辦了一個Bee Hotel。這個例子,正正反映了學生的知識不但源自課室、書本或電腦,也應從實際生活的學習歷程而來。」

科技讓教師更專注於教學與學生成長
除了體驗式教學外,朱校長也大力推動創新科技教育。從學校層面,他由2018年起已在校內全面採用人工智能系統。「主要原因是過去家校溝通效果未如理想,學校往往要靠手冊或通告才能與家長溝通。然而,現今的家長每天工作十分忙碌,往往在下班後才有時間為小朋友對功課和看學校通告,壓力之大不足為外人道也。因此我們決定跟隨大趨勢,應用AI解決現有的家校難題,而事實證明在採用GRWTH系統後,老師能緊密與家長溝通,而家長亦隨時隨時接收到學校資訊,為子女的學習作出支援,下班後不用忙於看通告,能把寶貴的時間用來陪伴和關心孩子。」
朱校長更以自己兒子為例:「在GRWTH的學生智能發展系統協助下,兒子由2018年開始的成長歷程,包括參與活動、不同能力的數據都能被一一仔細記錄,成為一個可供老師或家長參考的成長檔案。」此外,GRWTH去年推出的「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亦能將學校和學生數據變得簡單和統一,減輕教師的行政工作,令他們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教學工作和學生成長。

朱校長指出,他提倡以AI協助成人工作和培育小孩,其中一大重點是及早建立小朋友未來所需技能。「打個比喻:當人類發明了原子筆後,毛筆就很自然地成為了一件藝術品。到了今天,我們並不反對人類善用腦袋去思考和發揮創意、Critical Thinking仍然是人類的強項,但我們亦很清楚在現代社會,單靠人類腦袋的運作並不足夠,因為在AI時代資訊會爆炸,會產生許多不同想法和可能性,所以學生必須要學懂使用AI。在2025年的今天,AI仍未取締人類,但懂得使用AI的人必然會取締不懂使用AI的人。因此我們學校由去年開始,已全面教授學生如何使用AI支援學習。我們希望透過小朋友認識和體驗這工具後,就像我所講的比喻——你擁有了原子筆,但不代表你不用把字體寫靚一些,卻可以節省磨墨、洗毛筆的時間,去繼續發揮學生更多的可能性。」
陪伴同行十分重要
朱校長強調,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家校合作很重要:「有些學校會給學生較多功課來鞏固知識,有些則着重給學生不同的體驗,兩者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期望不同而已。家長和校方朝着共同方向培育孩子,自然事半功倍。」
最後他寄語每位家長:「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我深明每位父母都因愛錫而想保護孩子免受傷害,這的確是我們的責任,但我們也要知道,有時候在合理安全、可行的環境下,讓小朋友經歷挫折、受傷或不如意,才是他們成長的重要一課。過度的保護反而有礙他們成長。陪伴他們一起經歷困難和挫折,更能培養到他們的抗逆能力,而且有了父母擔當同行者,孩子在長大後若遇上困難,也會願意和父母分享。」
-
因劇集《反起跑線聯盟》獲廣大家長認識的導演劉偉恒是二女之父,近日劉導與太太及兩個囡囡一起前往柬埔寨體驗及探訪。兩個寶貝女第一次離開大城市舒適區,父母本來都有擔心,但原來她們比預期中適應力強,劉導作為父親也別有一番體會。20 day ago
-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麥龍兒醫生對於肝臟研究不遺餘力,希望實現世界衛生組織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同時更望香港能做到「世代無肝炎」。對於獲選傑青,麥醫生藉自身經歷勉勵年輕人,即使沒有華麗起跑線,憑藉熱誠付出努力,終會有所收獲!4 month ago
-
由香港肝壽基金推出的「肝炎檢測快車」將首度進駐「兒童動漫卡通嘉年華」,並座落「身心靈療癒區」。《親子頭條》藉此機會訪問了肝臟權威竺兆豪教授、香港肝壽基金主席羅詠逑女士及肝臟移植康復者Anson,向大眾親述「保肝」、「護肝」、「及早知」和「及早醫」的重要訊息。5 month ago
-
動漫和卡通對小朋友有好處嗎?過往不少家長預設小朋友「都是被動漫帶壞的」,不過擔任兒童節目主持多年的文生哥哥卻認為只要家長把關,「卡通片」也可以教識小朋友很多人生道理!適逢今屆「兒童書展」以「兒童動漫卡通嘉年華」為主題,《親子頭條》就訪問了文生哥哥對動漫卡通的看法。6 month ago
-
今屆文憑試中文科首次「4變2」,對學生來說可謂一個新挑戰。然而中文補習名師林溢欣一人可獨攬6位超級狀元,更創下凝皓佳績。林溢欣老師坦言好成績並非僥倖,中文科其實還是可以準備,端看考生有多勤奮。7 month ago
-
小孩的成長稍縱即逝,如何讓其成長過程被家長和學校看見,確是一大課題!今次《親子頭條》就訪問了GRWTH副行政總裁黃思偉(Angus),每天排滿工作Schedule的他,雖從不錯過女兒的成長,卻無奈發現其學校老師對其學習狀況了解不多,於是啟發了他發展人性化教育科技,目的就是希望透過科技的協助,呈現女兒甚至所有小孩的個人特質,全人成長被看見。8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