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孩子經常表達「好驚」 返學出現焦慮情況 學懂6招陪伴幼童應對問題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辨法用盡卻不得要領,家長可以怎麼辦?

6大方法助幼童應對開學焦慮
1. 明白及接納孩子的焦慮情緒
家長宜耐心聆聽,了解孩子的感受,有助孩子感到被明白。聆聽後,家長可回應「謝謝你願意跟我分享啊,我更加明白你的感受了!」如果孩子願意跟家長分享,那是很好的機會,可以了解孩子的心聲,家長亦無需急於給孩子建議或幫助,讓他們有足夠時間表達他的感受。若孩子不想分享時,家長也可表示「不要緊,你想分享時,我隨時願意聆聽。」
2. 與校方溝通,營造具安全感的環境
家長可跟老師加強溝通,商討如何幫助孩子,例如:老師可安排與孩子關係要好的同學從旁協助或陪伴;或讓孩子知道自己擔憂時可找哪一位老師幫忙。有部分孩子需要最愛的玩偶或家人的照片陪伴,家長不妨與老師溝通,這些小物件的陪伴,可令孩子感到安心。先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才能讓他安心地表達自己。
3. 以有趣生動手法幫助孩子應對
家長可嘗試運用遊戲教導孩子應對焦慮情緒,例如: 五指山呼吸法。家長亦可運用布偶或角色扮演幫助孩子透過練習去應對焦慮,在遊戲中能發揮創意,解決困難。此外,一些藝術創作,如親子一起製作冷靜瓶,壓力球等都幫助紓緩情緒。
4. 以「繪本」作小助手 作年齡合適的情緒教育
家長可選擇合適的繪本,與孩子分享,例如:以選擇性緘默為主題的《冰封了的小鸚鵡》就是以繪本讓讀者產生共鳴;以分離焦慮為主題的《魔法親親》道出了一些小點子如何幫助孩子。
5. 以孩子的選擇幫助紓緩情緒
家長可在孩子平靜的時候向孩子了解「當你感到擔心/害怕時,我有什麼方法可幫到你?」如果孩子未能想到,可提供一些建議讓他選擇,例如擁抱、拖拖手、陪伴、按摩、做運動、聽音樂等。
6. 家長提升自我關顧意識 切勿捲入「情緒旋渦」
孩子出現焦慮情緒,家長固然擔心,但當家長將擔心也隨之放得太大,孩子情緒亦會被感染。家長的平靜及穩定,讓孩子也能有安穩的心情。
-
良好記憶力有助我們的學習效能、生活自理及人際相處等發展,所以父母往往在孩子年幼時,已透過不同的生活範疇來訓練他們的記憶力。如果大家有意提升孩子記憶力的話,便要參考以下5個方法。7 day ago
-
不少家長都讓小朋友看手機或平板電腦,目的可能是打發時間,又或者用於安撫小孩的情緒,但原來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頻繁利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來安撫孩童的情緒,可能導致孩子往後發脾氣更加劇烈,尤其是小男孩。11 day ago
-
各位家長有無試過被人問︰「孩子有咩強項?」當下可能就有以下想法︰「佢記性好好,幼稚園高班識背乘數表」、「佢音樂天份好高,五歲識彈奏三種樂器」。孩子的才能當然值得被讚賞,但如果家長只把注意力放在學術或認知能力上,便有機會忽略孩子性格上的優點和美德,而這些其實可以培養成為孩子的強項﹗11 day ago
-
龜兔賽跑、醜小鴨、小紅帽,這些耳熟能詳的童話經典陪伴著我們成長。但作為家長的您,又有沒有想過,一本本看似簡單的童書,可以透過親子伴讀的方式,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啟蒙老師呢?17 day ago
-
科技日益發達,為了讓生活更便利,不少父母都會給孩子一張八達通卡,特別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用在車站慢慢數硬幣。但是很多父母也會反映他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把八達通當作「Magic Card」。隨便「嘟」一下,就到處請朋友吃零食、吃飯、買東西。究竟應該如何避免這個情況呢?20 day ago
-
天文台預告星期五氣溫急降,明顯轉涼,相信爸媽紛紛翻出秋冬衣物,想幫孩子加件外套,然而室外明明已經陣陣涼風,但孩子依然說自己「唔凍」,「唔著外套」,難道是「媽媽覺得你凍」又發作?其實或者不是,家長不妨參考以下說話,讓孩子自動穿衣。27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