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5大要訣助幼童快樂升小一 由認識上學路線開始…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助家長陪伴子女面對升學挑戰的5大建議
1. 開學前預先認識上學路線
幼稚園是小朋友生活了數年,一個非常熟悉的地方。升讀小學後,當面對陌生小學環境時,難免會感到緊張。家長可與子女於開學前一起瀏覽學校網站或社交平台上的相片,加深了解學校環境及活動,同時亦可與子女一起行走上學的路線,認識沿途的環境。
2. 訂立時間表
升讀小學後,小朋友要面對功課、考試及不同的興趣活動,生活會較幼稚園時緊湊,家長可與子女一起訂立作息時間表,一方面令他們更有興趣及動力執行,另一方面可學會規劃自己的時間。另外,有規律並充足的作息時間亦能讓小朋友有安全感及保持平穩的情緒,要知道穩定的情緒無論在面對挑戰還是學習都是必備的。
3. 認識不同科目課本
小學課程會有不同科目,家長可以預先將小學不同學科的教科書介紹給子女認識,讓他們簡單認識不同課本的外貌及了解科目的特性,甚至可以在開學前幾天,與子女一起模擬按時間表執拾書包。

4. 準備需要文具
小朋友需要使用的文具,現今大部份家長都會提早準備,不妨在暑假期間讓子女習慣使用這些文具,除可讓他們熟悉如何操作外,最重要是子女在使用過後,對新文具失去好奇心,上課時便更能集中注意聽老師講課。
5. 培養良好自理習慣
要培養小朋友良好自理習慣,除了要學會按時間表執拾書包之外,亦要懂得將使用完的物件放回原處,如將用完的文具在放學前放回筆袋內、上完課的書本放回書包內、放學前檢查櫃子,確定將所有物件放回書包內﹔另外進食午餐後要收拾桌上的用具,包括餐具及枱墊,如自行預備午餐,更應學懂如何使用午餐盒或保溫壺﹔如廁時要如何處理座廁及如廁後整理自己的校服。家長可透過遊戲或角色扮演方式,與子女預演不同校內情景,讓子女於輕鬆氣氛下學習及練習管理個人物品。
面對多姿多彩,充滿挑戰的小學校園生活,家長的陪伴最為重要;要讓小朋友能夠勇於接受挑戰,家長的關懷及體諒,才是子女最強大的後盾。
-
良好記憶力有助我們的學習效能、生活自理及人際相處等發展,所以父母往往在孩子年幼時,已透過不同的生活範疇來訓練他們的記憶力。如果大家有意提升孩子記憶力的話,便要參考以下5個方法。7 day ago
-
不少家長都讓小朋友看手機或平板電腦,目的可能是打發時間,又或者用於安撫小孩的情緒,但原來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頻繁利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來安撫孩童的情緒,可能導致孩子往後發脾氣更加劇烈,尤其是小男孩。11 day ago
-
各位家長有無試過被人問︰「孩子有咩強項?」當下可能就有以下想法︰「佢記性好好,幼稚園高班識背乘數表」、「佢音樂天份好高,五歲識彈奏三種樂器」。孩子的才能當然值得被讚賞,但如果家長只把注意力放在學術或認知能力上,便有機會忽略孩子性格上的優點和美德,而這些其實可以培養成為孩子的強項﹗11 day ago
-
龜兔賽跑、醜小鴨、小紅帽,這些耳熟能詳的童話經典陪伴著我們成長。但作為家長的您,又有沒有想過,一本本看似簡單的童書,可以透過親子伴讀的方式,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啟蒙老師呢?17 day ago
-
科技日益發達,為了讓生活更便利,不少父母都會給孩子一張八達通卡,特別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用在車站慢慢數硬幣。但是很多父母也會反映他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把八達通當作「Magic Card」。隨便「嘟」一下,就到處請朋友吃零食、吃飯、買東西。究竟應該如何避免這個情況呢?20 day ago
-
天文台預告星期五氣溫急降,明顯轉涼,相信爸媽紛紛翻出秋冬衣物,想幫孩子加件外套,然而室外明明已經陣陣涼風,但孩子依然說自己「唔凍」,「唔著外套」,難道是「媽媽覺得你凍」又發作?其實或者不是,家長不妨參考以下說話,讓孩子自動穿衣。27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