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教養|抄寫認讀是子女的「非一般任務」? 專家以真實個案教家長拆解
小朋友不願做功課,常令家長感到「頭痕」。樂樂升上K2後,被媽媽形容為有「拖延症」。在課堂內,樂樂與同學的做事節奏不一樣,當同學們完成功課,陸陸續續參與課堂內的自選活動時,樂樂仍在書包中尋找自己的功課簿和鉛筆準備抄寫。樂樂的文字經常出現歪歪斜斜、時大時細的情況,部分文字更會左右倒轉。
樂樂的學習情況除了引起學校的關注外,亦令家長十分擔憂。媽媽表示每逢做功課的時候,樂樂便會在家中哭鬧,拖延很長時間才會完成功課。媽媽對此感到頭痛又生氣,亦不明白為何樂樂變得情緒化,親子關係亦逐漸變得緊張起來,衝突不時發生。

認清孩子的學習和心理需要
在樂樂的故事中,或許爸爸媽媽們會從中找到部分自己與孩子的影子。當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時,父母可以如何協助?在學習困難的背後,孩子又隱藏著哪些內在的心理需要?
經評估後,樂樂在讀寫方面有潛在的學習困難,抄寫認讀對樂樂來說是非一般的任務。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父母除留意孩子有否特殊學習需要外,也需明白每位孩子的成長發展能力不一,倘若學習進度與孩子的能力相距甚遠,便會為孩子帶來莫大的壓力,也容易令孩子產生挫敗感,漸漸抗拒學習。
面對日復日的校園生活,孩子最需要家長結伴同行,給予空間及鼓勵。一位重要的同行者會為孩子增添更多的動力及勇氣去迎難而上。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家長不妨帶備以下「三大法寶」,裝備自己成為一個同行者。
三大法寶助親子同行 面對學業困難和壓力
1) 孩子需要放大鏡
並非每位孩子都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要,作為家長要專心看、仔細聽、多了解孩子的能力及需要。放大孩子微細的需要,家長才能了解孩子正在面對的挑戰,從而作出針對性的回應。例如故事中的樂樂,在滿佈挑戰與壓力的環境下,他急切需要父母的肯定、關愛及諒解。假如孩子的挑戰已經成為親子間一大阻礙,亦可以適時尋找學校及社工的協助。

2) 情緒回應傳聲筒
每個人都需要被明白及體諒,孩子亦不例外。當家長發現孩子面對困難時出現情緒反應,記得要沉著氣,先回應感受,再講大道理及提供解決方法,例如:「寫字真的不容易,而完成功課是小朋友的責任,不如我們嘗試放大個字再寫。」
3) 成功有你護身符
「欣賞」不單為孩子增強學習動機,也能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家長不要吝嗇對孩子的稱讚,著眼點可放在孩子的進步、嘗試、性格特質等等。按孩子的能力安排適當的學習小任務,讓孩子從中一點一滴累積成功感。在家長的支持之下,相信孩子會得力跑得更遠、學得更好。
-
良好記憶力有助我們的學習效能、生活自理及人際相處等發展,所以父母往往在孩子年幼時,已透過不同的生活範疇來訓練他們的記憶力。如果大家有意提升孩子記憶力的話,便要參考以下5個方法。7 day ago
-
不少家長都讓小朋友看手機或平板電腦,目的可能是打發時間,又或者用於安撫小孩的情緒,但原來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頻繁利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來安撫孩童的情緒,可能導致孩子往後發脾氣更加劇烈,尤其是小男孩。11 day ago
-
各位家長有無試過被人問︰「孩子有咩強項?」當下可能就有以下想法︰「佢記性好好,幼稚園高班識背乘數表」、「佢音樂天份好高,五歲識彈奏三種樂器」。孩子的才能當然值得被讚賞,但如果家長只把注意力放在學術或認知能力上,便有機會忽略孩子性格上的優點和美德,而這些其實可以培養成為孩子的強項﹗11 day ago
-
龜兔賽跑、醜小鴨、小紅帽,這些耳熟能詳的童話經典陪伴著我們成長。但作為家長的您,又有沒有想過,一本本看似簡單的童書,可以透過親子伴讀的方式,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啟蒙老師呢?17 day ago
-
科技日益發達,為了讓生活更便利,不少父母都會給孩子一張八達通卡,特別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用在車站慢慢數硬幣。但是很多父母也會反映他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把八達通當作「Magic Card」。隨便「嘟」一下,就到處請朋友吃零食、吃飯、買東西。究竟應該如何避免這個情況呢?20 day ago
-
天文台預告星期五氣溫急降,明顯轉涼,相信爸媽紛紛翻出秋冬衣物,想幫孩子加件外套,然而室外明明已經陣陣涼風,但孩子依然說自己「唔凍」,「唔著外套」,難道是「媽媽覺得你凍」又發作?其實或者不是,家長不妨參考以下說話,讓孩子自動穿衣。27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