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中醫詳解3大兒童常見疾病 養生著重調理肝脾
新的一年開始,大家知不知道廿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立春」,「立」指開始,「春」是生長和溫暖。「立春」寓意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結束,開始進入萬物生長和風和日麗的春季。在大自然界中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萬物開始回復生機和生長的跡象。

日夜溫差較大 小朋友易染病
雖然春季氣溫不如嚴冬,但春風多變,日夜溫差較大,白天時有溫煦的陽光,早晚的溫度還是比較低,仍有少許冬天的餘韻,所以跟小朋友外出時要多加留意衣服的增減,避免受寒生病。而在立春這個乍暖還寒的節氣,傳染病如輪狀病毒、水痘等都是比較多見的,另外過敏症如鼻敏感、氣管炎、哮喘、濕疹等等也較易發作。
常見病: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多發於6個月至2歲小孩身上,症狀以腹瀉最為明顯,同時可以出現嘔吐、發燒等病癥。如發生這個情況,家長們要定時注意小朋友的情況定時補充足夠水分和電解質,避免出現脫水和或更嚴重的併發症(腦炎)。由於輪狀病毒是由飛沫和糞便傳播,而幼兒一般衛生意識較薄弱,預防方面需要家長教導,幼兒在飲食前和如廁後要用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保持家居清潔,室內空氣流通,家長亦可帶幼兒接種疫苗。

常見病:水痘
第二種需要留意的是水痘。水痘多發於冬春兩季,是接觸水痘疫毒引起,當中以1至4歲小兒為多見,以發熱,皮膚分批出現丘疹、皰疹,皰疹內含水液為特徵。水痘由飛沫和接觸傳播,傳染力強。由於小朋友臟腑嬌嫩,肺衛的抵抗力弱,脾常不足,易生內濕,再加上春季的濕邪與內濕相搏,更易發為水痘。如小兒染上水痘應立即隔離,小朋友所接觸的物品需徹底消毒,不宜到公眾場所。

常見病:過敏症
過敏症也是春天多發的疾病。春天氣候多風多變,也是花開季節,空氣中飄浮著花粉或其他刺激物。肺脾腎三臟常不足是小朋友的體質特點,過敏體質的小朋友更易在春季期間誘發過敏情況,如鼻敏感、哮喘,濕疹等等,症狀包括眼睛痕癢、打噴嚏、流鼻水、皮膚痕癢、氣喘氣促等等。中醫治未病之原則是「未病先防」,患有鼻敏感、哮喘的朋友可於冬夏兩季進行天灸治療。平素應避開致敏原,亦可透過中藥改善體質。
春季養生 著重調理肝脾
在中醫五行學中,春五行屬木,五臟為肝,肝木逢春而生是肝氣最旺的時候。肝主疏泄,以調暢身體氣體為主,當氣機暢順,身體才能運作正常。相反肝氣過旺和肝疏泄失常首先會犯脾,會出現脾胃相關的症狀。小朋友發育還沒完成,其特性往往脾常不足,肝常有餘,相比於成年人更易出現脾胃問題。
在飲食方面宜清淡、新鮮、有營養為主,如菠菜、山藥、蓮藕、南瓜等健脾食物,多飲溫水,補充適當的維他命,增強自身抗病能力。根據「春夏養陽」的中醫理論,是大自然陽氣升發,須護養體內陽氣的時候,家長可帶小朋友到戶外運動,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宜,但不可過度汗出,免受風邪侵襲而生病。
捏脊保健 疏通經絡
除了身體鍛鍊外,家長還可以替小朋友進行捏脊作保健用途。
做法:家長用手指捏脊椎旁邊的督脈和膀胱經,由下而上,由尾骶部捏到枕項部,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重複3-5遍。
功效:疏通經絡,達到健脾理肺的作用,提高免疫力,改善脾胃虛弱。
立春簡易湯水推介
01 韭菜瘦肉蛋花湯
材料:韭菜 一束
雞蛋 2隻
瘦肉 300克
功效:韭菜辛溫微酸,肝之菜也,有歸心益胃,助腎補陽之效。
做法:韭菜切細段備用,瘦肉切細粒,雞蛋攪拌備用,水滾後放入韭菜和瘦肉煮30分鐘,關火前把蛋液倒入,攪拌數圈,蓋好等5-10分鐘。

02 五指毛桃青紅蘿蔔淮山湯
材料:五指毛桃 100克
青蘿蔔 1個
紅蘿蔔 1個
鮮淮山 1條
功效:五指毛桃具有健脾化濕,行氣化痰,舒筋活絡,山藥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十分適合脾胃虛弱人士。
做法:五指毛桃,紅蘿蔔,鮮淮山,青蘿蔔去皮切段,煲滾1,000ml水後放入材料,煮45分鐘關火,再落適量鹽調味。
(文章由康河中醫診所 註冊中醫師黃寶瑩授權分享)
-
在大部分家長心目中,學業對於孩子是最重要的一環,在正式上學之前,便為孩子預備一套套的教材,又會預早了解Playgroup及幼稚園的資訊。然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樣重要。何時才讓孩子自行吃飯?孩子何時要學懂自己換衣服?就讓我們拆解有關自理能力的迷思。1 day ago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11 day ago
-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病叫「掌摑病」?其實「掌摑病」是「第五病」的別名。第五病是由細小病毒Parvovirus B19引致的出疹性疾病。患者多為兒童,病徵是面部會出現典型紅疹,面頰呈紅色,像被人打了一記耳光,因而得來此別名。今次兒科專科 林嘉儀醫生會為大家詳細談談關於「第五病」的成因及其治療方法。11 day ago
-
3月6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蟄」為藏也,亦可解作動物在冬天藏匿的意思。「驚蟄」,即是在這天前後,春雷作響,驚動了藏匿於泥土中冬眠的蟲子,把蟲子喚醒,重回大地,象徵萬物更新,生機勃勃。在「驚蟄」這個乍暖還寒的時節,要小心照顧小朋友的健康,好好調理一下。以下是一些小朋友「驚蟄」前後的調理要點:27 day ago
-
鼻敏感,古時稱「鼻鼽」,表現為突發性鼻癢、鼻塞、流鼻水和打噴嚏等,在兒科病當中屬常見病,往往和久咳、反覆感冒、哮喘病,甚至其他敏感症,如濕疹等有關連。1 month ago
-
纖維肌痛是一種慢性痛症,稱為「公主病」,通常會出現於20至55歲的女士。根據歐洲的文獻顯示,女士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為男性的六倍,而一般來說,中年女士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較高。患者全身肌肉及關節酸痛,影響行動及生活質素。病人啲同時會出現疲倦,睡眠質素差,記憶力退化及腸胃不適、肚瀉等症狀。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