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返全日學前做好準備!應對幼兒兩大壓力來源
你的孩子可有出現非因身體不適而產生以下情況:容易發脾氣、愛哭、情緒起伏大、出現倒退行為、咬指甲、吮手指、「黐身」、抱怨肚子痛?上述的行為很容易被父母歸類為「扭計」,並視為行為問題,繼而從管教上進行修正,錯過從根本性找出行為表徵的背後成因。所以幼兒和成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少不免面對從家庭及學校而衍生的壓力來源。以下從這兩大範疇作分析,以及提供解決方法給家長參考。
家庭方面
生活氣氛
父母和睦共處,營造一種支持和融洽的氣氛,孩子自然可以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自由歡樂地探索及遊玩;相反父母嚴謹多規限,令他們好像生活在監獄般,規行矩步,為免減少犯錯的機會,自然會變得繃緊,將專注力維持在戒備狀態。
父母期望
孩子天性是需要在自主遊戲中探索及進行學習的。父母對幼兒學習上常錯誤地存有及早介入的想法,提早向精靈活潑的幼兒進行單向性的學習,要他們生吞中英文認字、數學運算,甚至背誦等。這種提早催谷式的學習,讓幼兒時刻面對「記不準」、「記不牢」的挫敗打擊,從而提前結束自主探索學習的興趣。
手足競爭
年幼的孩子,少不免與兄弟姊妹爭奪玩具,在吵鬧爭執中成長;也有極大部份的幼兒時刻活在別人將自己與兄弟姊妹比較下成長。所以父母要公平處理紛爭、妥善處理幼兒在比較下產生的嫉忌,將之化成正向的動力,減低幼兒因手足競爭而感到不安及焦慮。

幼稚園方面
教師態度
幼稚園老師對幼兒是否存有愛心、關心互動、鼓勵嘗試?在幼兒未能處理任務時,能否給予支持及陪伴?在沒有壓力下讓幼兒依據個人步伐逐一探索,展示出明白幼兒犯錯是尋找合適方法的必經途徑?父母需明白對年幼的孩子「嚴師出高徒」絕非良好教學策略。要平衡對焦慮型的幼兒,嚴肅的老師,只會令幼兒時刻戰戰兢兢,長期地緊張及焦慮,易生恐懼。
學習壓力
在幼兒的手部肌肉尚未發展成熟下,任何抄寫為主的功課,均會令幼兒產生挫折及自愧不如的自卑心理,過早的抄寫及背誦並非使幼兒贏在起跑線,而是提早讓他們以「失敗的我」自居,在不安的氣氛籠罩下成長。
處理幼兒壓力調適方法
陪伴
幼兒需要安全感,不批評,所以父母要全心全意陪伴幼兒,每天有15分鐘與幼兒共同玩樂,讓他們明白父母在他身邊,即使短暫在校分離,父母有固定陪伴的時間,能令幼兒感到心安。

自主遊戲
在安穩的環境下給予幼兒自主探索,放鬆地玩樂,讓幼兒用最符合他們成長及自然的方法,是令幼兒放鬆的最好靈丹妙藥。
支持、鼓勵及公正處事
父母或幼師需要建立一套待人處事的良方,讓幼兒感受到在被尊重、被愛下放心尋求指導,並明白老師們公正處理他們的委屈,當孩子們遇上不順心便能樂意主動尋找父母或老師的支援。
適度的壓力,當然可以發揮幼兒的潛能,但先設條件在於成人能營造關愛、體諒、陪伴、支持的成長環境,給予幼兒打造一個健康、快樂、共同面對及處理壓力的童年。

以上資料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王美玲提供
© 2022 Healthy Seed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17 day ago
-
父母愛錫自己的子女,子女對父母亦然,彼此能夠相親相愛,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親子關係,是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但傳遞愛意時又是否表達恰當?能否令孩子有所感應及作出回應?確實需要一些竅門,看看以下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的五個表達方式。29 day ago
-
家庭環境與嬰幼兒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為他們帶來刺激,促進自主探索,有助其成長發展。然而坊間對於建設適切家庭環境的說法存有差異,當中存有不少謬誤,現在讓我們逐一拆解。1 month ago
-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於幼兒或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會言之尚早。事實上,家長與孩子於幼小階段談生涯規劃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已有不少學者支持生涯規劃教育應在童年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生涯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他們及早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學習如何逐步裝備自己,從而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可以嘗試抱有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以及由向...1 month ago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1 month ago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