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觸得到的目標
「今次考唔到100分,好唔開心。」
「我幅畫無貼堂,唔想再學畫畫。」
「砌來砌去都砌唔到啲積木城堡,我唔玩喇!」
對很多家庭來說,以上情況也許是「家常便飯」。出現以上情況,可能是因為家長或孩子當初訂下的目標著實「高不可攀」,所以當遇到失敗時,孩子便會感到很強的挫敗感,最終只能放棄完成目標,甚至失去了學習動機。因此,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不妨由最容易達成的目標作始,循序漸進地將目標「升級」,讓孩子能不斷提升自己,逐漸把理想達成。
五大訂立目標原則
我們往往會訂立不少目標,但當驀然回首,也許會發現「目標」或「理想」說得響亮,為我們帶來不少憧憬;然而,當時間久了,我們因追求目標而筋疲力竭,最後可能中途放棄。數算每個落空了的「目標清單」,心裏不免會有點唏噓,同時害怕再訂立新的目標,也會「重蹈覆轍」。對孩子而言,訂立目標有助他們找到努力的方向,讓他們的生命更有動力及更充實,所以與其逃避,倒不如嘗試訂立具體而可實踐的目標,讓孩子在成長和學習中更易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習動機。
學者George T. Doran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SMART原則」,指出五大訂立目標的原則,從而讓人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根據這套理論,一個好的目標必須具有五個重要元素:具體明確(Specific)、可量度(Measurable)、可達成(Achievable)、相關(Relevant)和有時間限制(Time-bound)。
訂立「可達成」的目標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可或缺的是「可達成」原則。有些孩子為了激勵自己,一開始會將目標訂得很高(如在多個科目考第一、每天要溫習多個課題等),但這樣往往會忽略了自己的負荷程度,最後很易以失敗作結。如遇上太多挫敗,有些孩子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不再努力追求學習。因此,目標必須是依據孩子的能力,以及考慮環境、時間等實際因素而訂立;否則,即使目標訂得再高,也只是徒勞無功。
以「提升英文科成績」為例,家長可以先訂立難度較低的目標(例如:每星期串五至十個生字、以三個月時間提升五至十分等),讓孩子先建立自我效能感,增添信心應對未來的挑戰,當達成目標後,才與他們討論會否進一步訂立更高的目標。
我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有學習的潛能——由牙牙學語,到口齒伶俐;由只懂爬行,到懂跑懂跳。作為他們的同行者,家長只要按着他們的步伐去訂立目標,必定能學有所成,在他們有興趣的領域上取得滿足感。
以上資料由青協家長全動網社工黃筠媛姑娘提供
© 2022 Healthy Seed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3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23 day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24 day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
-
每逢暑假,父母總忙著為子女安排活動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見到小朋友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父母當然開心,但荷包難免元氣大傷。雖然是開心使費,父母都要量力而為,在理想及負擔能力之間取得平衡。1 month ago
-
小朋友不願做功課,常令家長感到「頭痕」。樂樂升上K2後,被媽媽形容為有「拖延症」。在課堂內,樂樂與同學的做事節奏不一樣,當同學們完成功課,陸陸續續參與課堂內的自選活動時,樂樂仍在書包中尋找自己的功課簿和鉛筆準備抄寫。樂樂的文字經常出現歪歪斜斜、時大時細的情況,部分文字更會左右倒轉。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