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心聲】比優秀更重要的事 父親節致父母一句話
其實,母親節也好,父親節也好,最大的意義是提醒大家為人子女對父母的愛意,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是時候反思一下自己的態度。真正的愛是什麼呢?無論是父母、子女,都需要窮一生的時候摸索。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優秀的父母,而是不管什麼也會在身後默默守護他的爸媽。
現今父母都會有一個錯覺,做父母必須強大,孩子才能茁莊成長,事實上,我們回想一下,很多出色的傑出人物,愛迪生、菲比斯、孫中山等,他們的父母真的是優秀才能培育他們嗎?答案並不是!
因為孩子未來的成功,在於父母能否給予精神上和心靈上的富養,而不是父母本身。
上週,辰民爸爸去了一間學校進行家長工作坊,席上有一名母親發問,問題是:「為什麼我叫孩子參與的活動,孩子總是推三推四?」
回應這種問題,通常我會先問一下,家長的生活日常,因為父母的身教示範也會影響孩子的習性。而這名母親也分享了她是一個喜歡學習和嘗試的人,更喜歡運動,所以更加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總是拒絕?
確認了家長日常生活,我就會開始探索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因為根據心理學研究,親子關係好壞足以影響孩子接納父母意見的程度,而事實上,優秀的父母容易跌入一個育兒陷阱,就是對孩子的期望定性過高,容易對孩子的行為和表現產生不滿,舉一個例子,父母帶孩子去玩父母擅長的運動,父母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心態容易看輕孩子面前的困難,因為他父母已經掌握和駕馭所需要的技巧,所以過程中,「那麼簡單,為什麼總是不懂?」「那麼笨的!」「我已經和你說了很多遍了,為什麼做不到?」等貌似鼓勵,實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總是不經意說出,孩子又如何建立動力敢於嘗試和挑戰?
再者,飽受批評的孩子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責備,孩子較容易對父母說的話,要求的事情產生情緒抗拒,問題持續,毫無疑問傷害親子關係!所以有句俗語:「不同人說同一件事,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所以,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優秀的父母,而優秀的父母只是對孩子成長中錦上添花,我們更要學會放低身段以小朋友的年紀感受和體會他面對的困難。而真正令孩子茁壯成長的元素,是孩子遇到什麼情況時,也依然在孩子身後默默守護他,鼓勵他,與孩子一同成長的父母。
以上由辰民爸爸授權分享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第一次接觸金錢是甚麼時候?誰是我們金錢教育的啟蒙老師?校長?老師?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是我們的父母。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真正接觸金錢,就是小學一年級,學校有小賣部,母親自此每天上學都會給我一些零用錢,以便學校小息時萬一肚餓,可以買些食物。當時我只知道肚餓就可以用錢買零食,對金錢的觀念其實很模糊。所以父母對子女金錢觀的建立,其實擔當了一個非常重要...7 hour ago
-
開學將近一個月,你的子女適應了小學生活了嗎?部分小朋友由K3升上小一,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及同學或難以適應,甚至情緒崩潰。何基佑早前就升小適應問題拍攝短片,向家長分享貼士。8 day ago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12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1 month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1 month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