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 寶寶不會爬真的不要緊?寶寶爬行小貼士
寶寶在大概八個月大開始學爬行,可是,很多家長都急不及待讓寶寶學走路,又或覺得爬地既骯髒又危險,不讓寶寶在地上爬。事實上,爬行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體能及發展里程碑,因為能促進大腦發育和身體機能發展,對寶寶的成長有莫大好處呢!
爬行的好處:
1. 增強軀幹及四肢的肌力
爬行需要運用身體不同的部位,能鍛練背肌、腹肌以及四肢的力量。研究發現,較少爬行的孩子,腰部及肩膀的穩定性較弱;臨床亦發現這些孩子很多時候坐姿不正,總是左依右靠,跑步時身體亦會左搖右擺。 強健的上肢和穩定的肩膊有助手腕的控制,是執筆書寫的基礎。當寶寶學懂走路後便會失去這個鍛練上肢的機會,所以家長應多讓寶寶在安全的環境爬行。
2. 鍛練協調能力
爬行能訓練平衡、軀幹的穩定性和手腳的協調,尤其是雙側協調。在爬行時,左、右腦需要協調對側的手腳交替運用。良好的協調除了有助日後學習走路,亦有助長大後掌握其他運動的技巧。
3. 促進認知能力發展
透過四處爬行,除了協調不同的身體動作,也涉及不同技能,例如:學習分辨左右、遠近等空間概念;當思考如何改變方向時,也能訓練動作計畫的能力。
未學爬,先學行,有問題嗎?
不爬行,不會對孩子的身體構成嚴重問題,但是爬行能為日後體能發展打好基礎,例如騎腳踏車和學習球類活動等,所以家長應盡虽讓寶寶累積最少兩個月的爬行經驗,別急著訓練寶寶站起來。
寶寶不爬行自有其原因,坐著不動,不是文靜或懶惰這回事。孩子天性對身邊的事物好奇,以爬行探索周圉的事物為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自然會當試用不同的方法四圍移動。不爬行則反映寶寶缺少應付爬行動作的一些元素,所以才力有不逮。例如:
-上肢、軀幹或下肢力量不足
-趴著時不能或抗拒用手掌撐起上身,甚至抗拒趴著
-坐得不穩,經常用W型坐姿
-喜歡由家長扶腰站著,多於坐或趴
-缺少在地上活動的機會
-姿位轉換能力較弱,例如很難翻身,坐著時不會自己轉至趴在地上
-視力障礙
-肌張力低
爬行小貼士
- 提供安全的環境
- 減少寶寶使用學行車,嬰兒車或高錢椅的時間
- 爬行前的訓練(參考影片教學)
寶寶從小開始學習爬行對身體及認知發展有莫大好處,同時影響將來的成長發展,所以家長要掌握一些小竅門,幫助寶寶「未學走,先學爬」。
感謝下列人十協助製作本期專題:
- 三位寶寶的家長授權刊登影片和照片
- 物理治療師郭二風及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以上資料由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胡凱菱提供
@2022 Healthy Seed
-
家長們在孩子即將進入幼稚園的時候,可能會感到非常焦慮和不安;同樣孩子亦會因為要適應突然的轉變而產生負面情緒。孩子升讀幼稚園是第一個考驗自己能力的成長階段,相信家長們都希望孩子面對任何挑戰和難題時,都可以肯定地說:「我做得到!」。本文透過四大方法建立孩子的自我效能,並與家長分享如何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處理事情,而不是停留在只懂發洩情緒的階段,以支援家長們陪伴...1 month ago
-
好多媽媽表示夏天是準備戒片最佳時機,如你的小朋友即將在9月升上幼稚園,家長可試一試幫小朋友戒片,讓他們主動同你講「我要wee wee」、「我要poo poo」,以下3款小工具,可提高小朋友對廁所的好奇心和興趣。1 month ago
-
近年愈來愈多爸爸全職湊仔,雖然整體來說仍不多,但多了爸爸願意花時間及精神於育兒上,卻絕對是好事。事實上,爸爸一起投入育兒與家庭生活,確實能讓孩子更幸福。同時,亦曾有英國研究指父子互動能有助提升孩子認知力。2 month ago
-
當下知道自己懷孕,不少新手媽媽便會開始買定各式各樣的嬰兒用品以作準備,但其實當中不少用品的使用率甚低,因而往往造成浪費。不知道以下10種BB用品,又是否曾令你後悔買呢?3 month ago
-
Elanne江若琳與丈夫Oscar結婚4年,於去年臨近聖誕時公布懷孕好消息,二人都表示BB得來不易!其後江若琳更於她的YouTube頻道拍片分享陀B身體狀況與心路歷程。6 month ago
-
各位新手爸媽,你們的孩子現時在用甚麼材質的奶樽?在眾多奶樽材質中,有很多人認為矽膠材質不耐用,更懷疑其安全性等問題。以下拆解矽膠奶樽4大迷思,原來矽膠奶樽不但質地柔軟,亦有不俗的安全性及耐熱性能。7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