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朗豪坊KKplus天線得得B擺設損毀事件引起全城討論,5歲事主的爸爸今早接受訪問時表示,兒子發生至今仍不開心,缺席上課;昨天更3次問爸爸「點解隻公仔咁恐怖?」不少家長擔心如遇到同類事件,幼童會否有心理創傷?

兒童心理創傷的代價
根據社署《兒童的腦部發展與心理創傷》,如果事發時,父母不能在情感上調節自己,例如讓自己冷靜、即場不問因由大鬧兒童、怪責兒童等,他們便不能好好處理兒童的情緒。兒童若長期經歷疏忽照顧、情緒或語言虐待等等,再加上沒有人能讓他們感到安全,便會引致他們出現複雜心理創傷。
此外,兒童的情緒腦袋亦會受到影響,它會對類似的外來刺激變得「過度敏感」。例如,兒童聽到一位照顧者或老師提高了聲線,或是看到成人臉上的憤怒表情,或是見到某人的身體姿勢極像以往一位被視為危險的成人,也會立刻引起腦袋的反抗/逃跑或嚇呆的自動反應。這對兒童的人際關係、情緒和社交發展都會構成負面影響。

當兒童哭時,他們需要一位能夠時常出現的父親或母親,來滿足他們的需要,並能讓他們安靜下來。如果父母能夠這樣做,兒童便會依靠父母、信任父母,並能建立安全的依附模式。
有些兒童經歷嚴重的心理創傷事件後,會直接進入過低反應狀態,包括變得被動、封閉、退縮或是停止參與正常活動,來面對創傷和極端的壓力,影響學習、理解和評價自己行為的能力。
未獲父母關懷或會變反叛
如果兒童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懷,他們便不能建立一個健康的自我感,會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甚至會抗拒依靠成人。這些兒童會較容易出現暴力行為(即反抗反應),或是從人群中逃走、走開、迴避或是退縮(即逃跑反應);也可能中斷與別人的聯繫,封閉自己和活在幻想中(即嚇呆/解離反應)。
舉例,兒童可在學校表現得聽話和平靜;而在家中則表現得暴力和反叛,並且經常活在過高或過低的反應狀態中,從而出現以下的情況:當兒童對某些環境的看法與身邊的人完全不同時,便會常常被指責說謊,或是被指責拒絕承認自己做錯了事。

幸好,事主家長看到網上流傳的CCTV片段後,才知自己當時罵錯了小朋友。男童爸爸鄭先生憶述,意外發生時,兒子很驚慌,成個人「呆晒」。他與太太為免影響兒子情緒,當晚輕輕叮囑兒子「下次唔好周圍搞」,兒子亦表示明白。為免再次勾起兒子回憶,他們暫時不會與兒子再提起此事。
總的來說,父母的正面和積極的回應,可為兒童提供安全感和信任。如發現子女出現情緒及行為問題,可聯絡居住地區的社署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接受專業輔導。中心社工除提供支援外,亦可轉介臨床心理服務。查詢:2343 2255。
參考:《兒童的腦部發展與心理創傷》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跳繩是老少咸宜的健康運動,易入門且富挑戰性,適合小朋友強身健體。荷蘭皇家菲仕蘭(菲仕蘭)自2013年起將「世界牛奶日」帶到香港,並於當日致力宣傳、推廣及關注港人於人生不同階段的營養及健康需要。今年,菲仕蘭與樂餉社(Feeding Hong Kong)合作展開全港首個「牛奶銀行」計劃,以及夥拍香港花式跳繩會舉辦「150跳繩挑戰任務」,鼓勵家長及小朋友「邊做運動...6 day ago
-
單親爸爸需要父兼母職,除了生活壓力大,亦有不少不便之處。一名台灣女網友於社交平台Dcard分享個人經歷,指自己協助一名單親爸爸處理幼女初來月經的尷尬情況,並感嘆單親爸爸不易做!11 day ago
-
近年學生輕生新聞不斷,喚起教育界對建立正確價值觀、培育正向思維的重視。為此,淨緣慈善基金作為本地新成立慈善團體,特意與《親子頭條》攜手合作,籌備機構首個以正向教育為宗旨之活動——「正向動力計劃」,冀以香港各界別名人的成功故事、奮鬥經驗及其秉持之正向觀念,汲取人生前輩的處世之道,啟發香港年輕人正面、樂觀、勇敢面對逆境,好好規劃人生。13 day ago
-
疫情令學童轉為網上學習,學童變「低頭族」,容易導致各類脊骨問題。兒童脊科基金發佈統計數據,發現疫情期間學童脊骨和痛症問題劇化,2022年有超過九成受訪學童出現不同程度的脊骨問題,較2019年急升近兩成,情況必須正視。17 day ago
-
英國為慶祝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登基70周年(又稱白金禧年,Platinum Jubilee),特別將銀行公眾假期從原本的5月底,改到本月的2日至5日,連休4日舉國慶祝現年96歲英女王的「白金禧年」。20 day ago
-
內地一名媽媽帶8歲女兒到診所拔牙,牙醫誤將女童的恆齒當成乳齒拔除,更隱瞞狀況,令女童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事後牙醫被揭發沒有獨立執業資格,已被當局追究責任。25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