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熱話】保良局幼稚園推正向教育 學童學術能力增3倍
保良局於屬下10間幼稚園推展為期3年的正向教育計劃,藉以提升師生及家長的精神健康及抗逆力。保良局就相關計劃進行成效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在參加計劃後更體諒他人、樂於助人,並有更高的學習動機,更為勇於嘗試新事物。
是次研究對象包括參與了計劃的3間「計劃組」幼稚園和3間沒有參與計劃的「控制組」幼稚園,總共有410個家庭、近100位老師及40位非教職員參與。

發脾氣行為較少出現
結果顯示,計劃完結時,計劃組學童在家和在學校的親社會行為,包括體諒別人感受、樂意分享與助人的增幅,是控制組學童的約2倍。疫情復課後的第3年(即2020-21學期尾),兩組學童在學校和家中的困難行為都有顯著增加,但計劃組學童復課後在學校的困難行為,例如發脾氣或爭搶玩具等,相對較少。

研究結果亦顯示,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學校,參與計劃三年的學童在學術相關的能力上的增幅是控制組學童的近3倍。參與正向計劃的學童對學習更有興趣,並能夠更有自信面對挑戰、不怕失敗並樂於嘗試新事物。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7至8月疫情較為嚴峻時,計劃組家長能夠在逆境中保持積極心態,信賴自己有能力和方法去應付困難。

家庭散發正能量
其中一名蔡冠深幼稚園的家長江先生分享,其兒子升上小一後要面對很多陌生的人和事物,開學初期更曾因害怕上學和不明白功課內容而情緒大爆發。江先生表示:「我們慢慢回想起從正向教育掌握到的技巧,協助小朋友積極面對困難及紓緩情緒。我們會先表示理解他的憂慮,引導他說出心中的感受,再一起商量解決方法。而當他冷靜下來後,兒子亦懂得運用正向語句鼓勵自己︰『我不是做不到,只是暫時未得。』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應用,他已適應了小學生活,我也從他身上得到很多正能量呢!」
教職員同樣進步
教職員參與正向教育計劃後亦有顯著改變。曹金霖夫人幼稚園李老師表示,自己本身較懦弱及害怕失敗,但在參與培訓後令她覺得,做事成功需要尋找合適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地嘗試。現時當她學習新技能及遇到困難時,她會首先鼓勵自己,再尋找適合的方法,並嘗試以這方法令自己進步。
曹金霖夫人幼稚園校車司機馮叔叔亦表示,他學會了對小朋友運用更有效的讚賞方式,向小朋友解釋為什麼他們會受到讚賞,如稱讚他們的行為和表現,較一般「你很叻」,更能推動小朋友欣賞自己及繼續進步。

保良局已落實在未來3年,將正向計劃推展到全港57所幼稚園,包括保良局和其他團體營辦的學校,及延展至屬下小學。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香港路德會增城兆霖學校的一大特色,就是自行設計了國際教育的校本課程,屬屯門區小學首創。學校希望學生通過這個課程學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學會欣賞不同的世界文化,提升他們的全球素養。該校剛舉行了「跨學科國際教育周」,當中一個焦點正是「世界文化服飾日」,活動當日師生皆穿上世界各地傳統服飾亮相,同學們都學得開心,玩得盡興!1 month ago
-
教育局於10月25日宣布放寬小學全日面授課堂安排,全校達70%學生接種兩針,就可以申請於12月恢復全日制面授,多間小學均申請於12月內恢復全日面授課堂,而其中屬首批於月初(7日)恢復全日制面授課堂的學校,包括藍田的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1 month ago
-
每年都令家長聞風喪膽的「一人一花」又來了!康文署於11月初陸續向學校派送花苗,各位家長又收到未?今年的植物是蜆肉秋海棠,想知種植上有甚麼注意事項就要留意本文!2 month ago
-
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創校至今已一百三十五年,學生在傳承悠久的文化氛圍中成長為品德兼備的人的同時,本校以學生為本,致力推動「愉快有效學習」(Happy Learning, Effective Learning),提供多元化課程及活動,配合跨學科閱讀活動,讓學生「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啟發學生去理解、思考和吸收所學知識,解決疑難,實踐自...3 month ago
-
周德輝校長在去年的撰文中,曾提及過「我們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又持續多一年了…」相隔一年後,周校長執筆重提疫情生活,有何改變?7 month ago
-
北歐教育近年受港人追捧,全港首個北歐教育基地(Nordic Education Hub)於6月11至12日向公眾免費開放,父母可以帶3至12歲仔女體驗多元的北歐課程。7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