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不是易事,情緒壓力大的時候,爸媽難免不小心對可愛的小朋友發脾氣,之後陷入自我討厭及厭惡的死循環。更何況,育兒之外還要每日處理重重覆覆的家務雜項,怎能擺脫這疲勞的日常呢?
「為什麼育兒這麼累?」
這可能是每個為人父母都想過的問題。日本育兒網站曾經進行統計,整理出三個最多父母認為育兒疲勞的原因。
‧沒有個人時間
‧太多意外
‧沒有得到認同感

照顧孩子,特別是新生嬰兒,父母基本24小時都將注意力放在嬰兒身上,白天餵奶和換尿布,晚上要應付夜哭,所以這個階段的父母經常出現睡眠不足或失眠的情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活動範圍變大,但育兒和未知的意外事情也會增加,例如為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效果不似預期,購買嬰兒食品但孩子不願意吃,帶孩子外出前一刻才說要去洗手間等等。這些一連串的瑣事不但會為父母帶來精神上的壓力,也剝奪了父母的個人休息的時間,累積身體的疲累感。
而最令人無力的是,育兒和家務一樣總是每日重覆。父母十分努力維持生活,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在工作上,完成職責和任務後,努力工作的成果會得到認可和滿足感;但每日完成育兒和家務事,並不會馬上見到成果,長此下去,父母就會失去動力,這種孤獨無援的感覺也會加強父母在育兒期間的乏力感。
4大NG育兒觀念
1.完美主義

一個擁有強烈責任感、努力工作的完美主義父母,會很快厭倦於育兒。為了保持家中環境的秩序感,你花了兩個小時整理家居,家裏整整齊齊,每個玩具都在它們應該在的地方。
過了二十分鐘,家裏就像是遭到龍捲風襲擊一樣,滿地又散落著孩子的積木、玩偶、圖書……
完美主義的父母大多數認為要給孩子定下嚴格的標準,否則孩子很可能難成大器;同時,完美主義的父母對自己也會有很高要求,產生不必要的壓力,也容易令自己的精神長期處於繃緊狀態。作為成年人,如果父母能嘗試先做一些積極的調整,不僅可以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也會讓你自己放鬆一些。
2.自我厭惡

因為自己經常對孩子吼叫,父母也可能會陷入自我厭惡,心想:「我又對子女發火了,我真不是一個好父母。」當育兒生活不似如期,父母很多時候會否定自己,陷入抑鬱和沮喪的情緒。
忽略自己的心情,以他人為優先,一旦事情的發展不如自己所想,情緒就容易爆發,陷入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自己要先開始重視自己的心情,對自己肯定,例如:「今早我早起了15分鐘,迅速準備好孩子的早餐。」而不要將重點放在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上,心情也可以稍微放鬆一點。
3.與他人比較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育兒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放不下比較的心,總是跟別人比較,這樣當然更累。事實上,「比較」無可避免,因為這是我們人腦的運作方式之一;但與他人比較,對育兒並沒有任何好處,特別是通過比較而形成一種潛在的競爭態勢,並且把競爭的壓力一股腦轉嫁到孩子頭上,不但不容易達到目的,還會傷害小孩。與此同時,因比較而產生的壓力也會令父母覺得疲累,應按著自己的步調生活。
4.獨自承受

社會的主流文化認知中,仍然主要用母親和孩子詮釋親子關係,但在討論教養之前,該檢視社會對母親的期待經常過於沉重,常常忘了父親也是育兒路上必須一起同行的夥伴。
媽媽往往是孩子主要的照顧與教養者,更揭露社會對媽媽的沉重期待,媽媽的肩頭上背負孩子的未來,成功或失敗。導致媽媽可能會出現以下想法:
「我要盡力照顧好孩子!」、「我為人父母就必須……」、「孩子病了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
往往獨自承擔育兒和家務的重責,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其實,養育孩子並不只是單單一人的責任,女性也不是天生就懂如何當母親。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都是同樣學習的階段,應該互相扶持幫助,也可以向其他有育兒經驗的朋友求助,偶爾依賴一下自己的父母也沒有問題。
結語
當你認知到自己在育兒過程中面對的困難和壓力,與其獨自面對,更應該帶著積極的態度處理,找一些與你環境相似的家長朋友分享煩惱,交換意見,也有助於緩解壓力和孤獨。
在育兒、教養跌跌撞撞的路上,有夥伴一起同行、破關;當面對與孩子的衝突、劍拔弩張時,沒有人需要獨自承擔所有的壓力。回到親子關係本身,不論你是母親或是父親,借由照顧過程,愛孩子與感受孩子的愛,都是生命的禮物,而不應該是負擔和壓力。
-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是普遍不過的事。就算子女不能擁有非凡成就,平穩成長都讓家長於願足矣。「慈母多敗兒」這句說話真的份量十足。相信沒有一位父母想培育出不孝子及失敗兒;也沒有一位父母想成為罪魁禍首!4 day ago
-
正向教育可培養小朋友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從而邁向圓滿的人生。保良局正向教育團隊給家⻑的5個貼士,教家長培育「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小朋友。這些特質小朋友一定終身受用。5 day ago
-
「你用了甚麼魔法,讓我的孩子改變了?」記得是在數年前,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跟我說過的話,我不時還在思考著。是甚麼魔法能讓這位孩子由安靜退縮,變得活潑愛笑,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問題? 如果真有這種魔法,遊戲或許就是答案,而魔法師想必是孩子自己。5 day ago
-
「我想要個細佬/細妹!」相信很多爸媽應該都被小朋友問過這個問題。尤其見到其他同學朋友有兄弟姊妹,就會開始纏著爸媽「我也想要一個!」這位「毒男爸爸」遇上這個情況,選擇了一個有趣的處理方式。11 day ago
-
子女長得快,家長不單止要定期為他們添置新的衣服鞋襪,連眼鏡也需要隨成長不斷更換!孩子在20歲前,近視情況極快惡化,家長應每年帶小朋友檢查眼睛,確保能及時處理他們的視力問題;而遊戲時因碰撞而弄壞眼鏡,又或因為成長而頭圍變大,亦需要更換新眼鏡。那麼舊眼鏡可以如何處理?下列是護瞳行動給大家的建議:15 day ago
-
日前美國肯塔基州一個網紅家庭,夫婦二人帶着六名子女跑馬拉松,年紀最小的兒子只有六歲。他們完成賽事後於Instagram分享心得,隨即受到不少網民指責,直斥父母要求六歲小朋友跑馬拉松是「虐待」,引來極大爭議。15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