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健爸媽】皮膚睇得出壓力大!6大建議舒緩濕疹兼減壓
濕疹除了令皮膚紅腫、痕癢不適外,還為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甚至情緒受擾。而情緒惡化亦會影響到濕疹惡化,所以情緒與濕疹的關係是相向的。要調節濕疹與情緒之間的惡性循環,最重要是學會與濕疹共存。
根據 Asia Pacific Allergy 2019年的數據,香港每3名兒童,就有1名患有濕疹。遺傳因素以外,跟環境因素亦有莫大關係。
由於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需要長期治療,當家中有兒童患上濕疹,親子都會面對各種心理壓力,而負面情緒會導致濕疹病程惡化,造成惡性循環
香港過敏協會在2019年的調查中,訪問了超過300位濕疹患者,大概有九成的患者因濕疹而持續三個月出現負面情緒,他們會感到煩燥、無助及憂慮。有六成患者表示濕疹影響到睡眠,而一成半的患者甚至因情緒困擾而出現自殺念頭。
兒童心理健康近日成關注話題,學童每日需要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單是考試壓力已令人吃不消,對濕疹患者更有嚴重負面影響。兒科專科醫生指出,壓力會影響免疫系統,令濕疹病情惡化。當病情惡化,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情緒、睡眠質素、精神及專注力,繼而影響學習、考試表現,甚至朋輩的關係及社交生活,令患者產生自卑、孤立,形成惡性循環。
給濕疹小朋友及家人的6個建議
1. 保持平常心
紅疹、痕癢等不適症狀的確困擾濕疹患者,在堅持治療方案的同時,患者更要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嘗試調整自己,勿將全副精神放在自己的皮膚問題上,醫生建議可透過做運動或其他興趣來分散注意力。
2. 多與「同路人」聯繫分享
在與濕疹「抗爭」的路上,「同路人」的分享和鼓勵非常重要。多與其他濕疹患者聯繫,互相分享舒緩濕疹的心得,建立健康和緊密的社交生活也能減少患者的孤單感,加強與社會的聯繫感。
3. 適量運動助減壓
運動除了有效控制體重和增強健康外,在運動過程中,人體會釋放安多芬,有了這種「快樂荷爾蒙」對減壓和改善情緒不無幫助,因此醫生也建議濕疹患者進行適量運動。
4. 充足休息避免「捱夜」
足夠的休息是增強身體免疫力的重要因素,醫生建議臨睡前盡量平靜身心,避免進行太刺激的活動,可選擇一些靜態放鬆活動,例如閱讀、聽音樂等,有助改善睡眠質素,改善情緒。
5. 家人多體諒、多鼓勵
家人及照顧者的支持對濕疹患者克服濕疹惡性循環非常重要,家人應盡量避免使用負面的語句,如「都說不要沖熱水涼」、「不要再抓癢了」、「你這樣做沒有用的」等。可適時提出正面的意見和鼓勵,例如提醒患者多保濕,當皮膚情况變差時可陪伴求醫等,讓濕疹患者感受到身邊人的支持和關懷。
6. 多吃蔬果助減壓
2017年在澳洲雪梨大學公共衛生學校發表了最新的研究結果,研究調查了超過六萬位成年人,跟隨了他們平均約2至3年,對比當中多進食水果和蔬菜的組別跟少進食的組別在精神壓力的情況,調查最終發現每日進食3至4份水果和蔬菜的硏究對像能夠減輕12%的心理壓力,而進食5至7份水果和蔬菜的更可減輕14%壓力。多吃蔬果不單對身體好,對心理也好,濕疹患者和家人都可多吃,家中長備各種蔬果更佳。
-
「乳齒遲早會掉,就隨它自生自滅吧!」是不是你的想法呢?我們當然知道牙齒長得整齊好看,對人的外觀影響很大,但部份家長會覺得即使乳齒長得不規整,換牙後還有機會長整齊,長大後才帶小朋友箍牙處理牙齒問題。不過,牙科醫生利子傑醫生指出,如果拖到小朋友換完所有乳齒才進行兒童矯齒療程,很大可能已經錯過兒童箍牙/矯齒黃金期了!4 day ago
-
大暑過後就是立秋。雖說已踏入初秋,但天氣仍潮濕悶熱,暑氣仍未完全消退。暑濕之邪最容易傷脾。脾主管肌肉四肢,暑濕困脾,身體會容易感到疲乏,甚則納食欠佳、腹脹及泄瀉。另一方面,隨著空氣濕度下降,氣候逐漸變得乾燥。由於秋氣主燥 ,燥熱之邪會耗氣,「氣虛」則容易出現四肢無力、神疲體倦、少氣懶言等症狀。(作者為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張智媛)12 day ago
-
近日天氣炎熱,外出時感覺有如置身火爐般,實在令人抖不過氣來。明天 (23日) 正值24節氣大暑,是時候為一家大細準備時令湯水齊來解解暑。以下是註冊中醫師古鎧綸推介的三款消暑湯水及涼茶,做法簡單,爸媽們不妨試試。但有一點大家要留意,此三款湯飲不適合孕婦飲用。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古鎧綸)26 day ago
-
新冠肺炎肆虐,家長擔心孩子外出活動會容易染疫,但在家避疫卻增加了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這些疫症下的「新常態」早已使家長們大感頭痛。究竟「新常態」對兒童的眼睛會造成甚麼影響?而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1 month ago
-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