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AI)在香港愈來愈普及,特殊學校禮賢會恩慈學校近年積極加入AI學習元素,並開辦新學科「生活教育課」,訓練智障學生應對衣食住行難題外,更加入「適應現今智能科技生活」學習內容,協助智障生活學活用AI科技。
與時並進 提升社會適應力
禮賢會恩慈學校生活教育課科主任李岳駿老師表示,「生活教育課首重提升智障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及社區適應力。不少智障人士因口語能力和閱讀文字能力稍遜,較難於餐廳運用口語點菜。隨著不少食肆增設自助點餐機,生活教育課於『外出飲食』單元,教師安排學生到麥當勞、大家樂體驗使用自助點餐機。」
此外,不少連鎖商店安裝了自助付款系統,而智障人士因智能所限,較難應付找贖或貨幣換算概念。生活教育課於「外出購物」單元加入「能實踐自助付款的流程」的學習內容。恩慈學校更特意增設一台「自助智能售賣機」,讓學生實戰自助付款。

活用Apps 掌握天氣地理資訊
智能電話中的「Siri」和「Google Assistant」對一般人來說易如反掌,但對一群不懂書寫或輸入文字,口語能力一般的中度智障學童而言,卻不容易。恩慈學校的生活教育課程中,教授智障學生運用「Siri」和「Google Assistant」,運用簡單口語便能找出較基本的生活資訊。學生對電話說:「喂,Siri,天氣。」電話將會詳盡讀出現時的天氣資訊、「喂,Siri,附近餐廳」,電話會顯示附近的餐廳資料及前往路線。教師均希望學生能掌握便利生活的AI生活技能,以提升他們於實際生活的執行能力。

突破限制 用氣炸鍋製作小食
智障學生受認知及手肌能力限制,家長較少讓他們自製食物。恩慈學校購置了「智能無油氣炸鍋」,能減低製作食物的複雜程度及危險,期望智障學生能夠簡易地製作小食,增強他們成就感。
恩慈學校未來會與創科企業合作,研發適合智障學生使用的機械人,為他們提供更適合的教育。
-
位於屯門的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重視優質學習環境的建構,培育學生全人發展,推行特色及創新的校本課程,讓學生愉快高效能地學習,豐富學生的學習內涵和發展高階思維,塑造學養兼備的明日領袖。學校在課程設計上力求精進,持續進行教學的深化與優化,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自主學習的態度,培育學生優秀的本質,追求卓越,臻於至善,與時並進。10 day ago
-
每位小朋友都有潛能,等待伯樂賞識。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通過有系統的多元智能探索活動,讓學生在六年小學階段體驗不同的學習經歷,啟發學生的潛能。4 month ago
-
屯門蝴蝶邨有一間色彩絢麗的學校,猶如蝴蝶般鮮艷奪目,它就是香港路德會增城兆霖學校。許詩禮校長期望學生在繽紛的校園環境下,開心學習,經過老師悉心栽培下能提升自信,生命如蝴蝶展翅翱翔,朝向目標高飛。4 month ago
-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一向重視品德培育,除了教導學生愛己愛人,近年更致力推動正向教育,讓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勇敢面對成長的轉變和挑戰。6 month ago
-
繼9月兩位耀中學生參與神舟十二號太空人在天宮展開「天地對話」的活動後,耀中致力推動學生了解先進科技,並首次透過高端科技展現出一場矚目盛典——全息投影實時對話。6 month ago
-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舉辦的「一人一花」計劃又開始了,今年的主題花為三色堇,小朋友亦陸續收到花苗。三色堇比過往的主題花較易栽種,但仍有不少需要注意的細節,家長可多加留意以下幾點,讓三色堇順利開花。6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