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培學校】甚麼是自閉症?(上)兩大特徵助診斷
在我從事自閉症教育的十二年生涯裡,經常會遇到學生家長的提問:「我的孩子現在適合到主流學校上課嗎?」這個問題牽涉到多方面的考慮因素,包括孩子是否已具備入讀學校前所需要具備的各種技能。我與我的教學團隊,將會透過一連六個單元,與大家分享這方面的資訊。今期是第一篇的文章,我會先介紹甚麼是自閉症。
要認識甚麼是自閉症,我們可以參考自閉症的診斷準則。而過往對於自閉症的診斷,一向也是參照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作準則,包括了以下三大徵狀:(一)固執和重複的行為以及興趣狹窄(二)溝通障礙(三)社交互動缺損。
直至2013年5月,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推出了第五版(DSM-5)。診斷準則變改為兩大範疇:(一)持續有社交溝通及社交互動的缺損(二)局限、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模式。而在第五版的診斷準則下,自閉症、亞氏保加症或代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皆一併被列入「自閉症譜系障礙」。
那麼到底自閉症人士在這兩大類徵狀,會有甚麼表現?
社交溝通和互動方面:他們較難理解和運用非語言社交溝通,例如眼神交流或其他肢體語言溝通,並難以從他人角度出發去理解感受,對朋輩不太感興趣,情緒以及情感的分享能力較低,往往給別人堅持己見及固執的感覺。語言溝通方面,不善於解讀說話意思,缺乏開啟溝通互動的能力,而且難以維持一來一往的對話交談,難與別人建立恰當的社交及發展人際關係。
行為方面:他們會有刻板或重複的動作,例如以特定形式排列玩具和其他物品。他們對於一些既定模式會極度堅持和執著,些許變動都會令他們感到困擾,例如更改日常行程路線或食物種類。另外,他們的興趣較為局限,甚或有極單一的興趣,例如強烈地喜歡某一種交通工具。而有一些自閉症人士對環境的觀感刺激有不尋常的興趣反應,例如會過度捉摸、聞、碰一些物件,或十分著迷於某些視覺刺激。
每一位自閉症人士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及徵狀,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特的。若家長對子女的發展有懷疑,建議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診斷評估和治療。至於自閉症的趨勢、成因和治療方法,我們將會於下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敬請留意。
愛培學校校長 陳恩楟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17 day ago
-
父母愛錫自己的子女,子女對父母亦然,彼此能夠相親相愛,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親子關係,是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但傳遞愛意時又是否表達恰當?能否令孩子有所感應及作出回應?確實需要一些竅門,看看以下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的五個表達方式。29 day ago
-
家庭環境與嬰幼兒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為他們帶來刺激,促進自主探索,有助其成長發展。然而坊間對於建設適切家庭環境的說法存有差異,當中存有不少謬誤,現在讓我們逐一拆解。1 month ago
-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於幼兒或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會言之尚早。事實上,家長與孩子於幼小階段談生涯規劃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已有不少學者支持生涯規劃教育應在童年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生涯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他們及早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學習如何逐步裝備自己,從而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可以嘗試抱有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以及由向...1 month ago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1 month ago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