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年紀都唔細,所以好珍惜和孫仔一起玩的時光。」67歲的婆婆劉秀珍(Jenny)一直樂於與孫仔玩四驅車玩具、爆旋陀螺,讓自己成為孫仔的玩伴,更會邊玩邊教導人生道理,難怪孫仔不想與婆婆分離,堅持同婆婆一起住。孫仔仲同婆婆一齊參加爆旋陀螺比賽,逆向傳承對戰策略!
兩婆孫多年來形影不離
由於父母要工作,長孫譚亦峻(Hanson)在11年前出世後便由Jenny主力照顧至今,並一直住在同一屋簷下。無論上學、去興趣班、假日遊玩、出國旅行、到馬來西亞參加跆拳道比賽,Jenny都陪伴在側,兩婆孫關係十分親密,Hanson也知道婆婆十分愛錫他,所以當婆婆有需要時,他都會主動幫手,減輕婆婆辛勞。
數年後,Hanson弟弟Karson出世後,媽媽辭職當起全職家庭主婦,由於哥哥堅持不願意與婆婆分離,所以一家四口與婆婆一起居住。
每天邊玩邊培養品格
Jenny除了陪玩,更是身教者。她非常重視兩位孫仔的品格,從小教導他們要有禮貌,懂得禮讓,為人正直。記得兩兄弟有一次爆旋陀螺對戰中,哥哥因輸了比賽和弟弟產生爭拗而大發脾氣,Jenny不但沒有責備,反而很有耐性地了解來龍去脈,更教導孫仔們胡亂發脾氣便「唔叻仔」,自此兩位孫仔亦很少發脾氣,他們都希望成為婆婆心目中的「叻仔」和「乖孫」。
好像弟弟準備出世時,Jenny亦為Hanson進行了不少「心靈輔導」,向他解釋弟弟剛出世時,媽媽可能會花更多時間照顧弟弟,媽媽對他們的愛是一樣的。Jenny的悉心與耐性教導是兩兄弟能夠和睦相處的主因。
兩婆孫感情十分好,Jenny每日抽時間陪孫仔玩,在玩的時候,她會一邊和他研究每件玩具,一邊教導他一些人生道理。為了讓孫仔們有更好的遊戲體驗,她會詢問玩具店員工玩爆旋陀螺的秘訣,活到老學到老,與孫仔無代溝。
孫仔逆向傳承
日前,Jenny與Hanson參加市區重建局舉辦的全港首個跨代陀螺比賽「裕民盃」-「耆趣童樂雙人賽」,Karson全力擔任後備幫手,他們積極備戰,Hanson更負責指導婆婆及思考策略,兩位孫仔更為婆婆組裝了一個功能與實用兼備的爆旋陀螺在比賽之用,希望於比賽中爭取好成績。
之前都是Jenny帶Hanson或者陪Hanson去比賽,今次是他們一同參加的首個比賽,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比賽在裕民坊舉行,對於在觀塘區長大的Jenny,別有一番滋味。雖然他們在比賽中沒有勝出,但Jenny覺得今次比賽可促進隔代關係,單是準備的過程已經十分有趣。
-
母親絕對是最偉大的身分。不少女生當媽前各具個性、擁有理想職業,孩子出生後為了給予他最好的一切,毅然放棄事業當起全職媽媽,日以繼夜照顧孩子和打理家中大小事務,失去喘息的 Me time,經濟亦不再獨立。6 day ago
-
對不少人而言,媽媽的犧牲和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我們。她們不論在家庭還是在職場上,都付出心力工作,每滴血汗都是為了家庭和小朋友。國際知名的攝影師Xyza Bacani曾經歷留守兒童的童年,特意在母親節分享自己在母親來港工作時的感受。10 day ago
-
為人母難,為ADHD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患者之母更難。加上發現自己也是ADHD患者,如果你是主人翁,你有何感受?Christy的仔仔於幼稚園時期被發現患上ADHD,母親陪他求診時,意外發現原來自己都患有ADHD。但為母則強,她只好「頂硬上」。10 day ago
-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對於與11歲的仔仔和14歲長女同住大角咀百多呎劏房的阿群來說,以為有機會通關,放假可以返鄉,暫時逃離擁擠的劏房,結果一次又一次失望。確診下無支援的疫情生活,子女對學習的態度漸變消極、心理健康每況愈下,令她感嘆:疫情幾時才完結?19 day ago
-
疫情持續,不少基層孤立無援,需求日增。有基督徒見到鄰舍徬徨無助,主動勇於出手相助。筆者訪問了一對約30歲的情侶Kevin & Elaine(下稱K&E),分享他們在去年聖誕節期間參與基層家庭關顧活動的感想,見證疫下的正能量。2 month ago
-
香港的中環可說是「人生勝利組」最密集的區域:從小在富裕家庭成長,畢業於英美的一級學府,繼而走入各大投資銀行,才三十多歲便幾百萬年薪。誇張一點說,在中環未走完半條畢打街,都已經可以跟兩三位這樣的精英擦身而過。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