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委會話你知】「講錢」唔傷感情 教仔女理財有法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位老師,其處理金錢和對物質的態度,對他們的影響甚深。
不過,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於今年進行的「親子理財調查」發現,在1,203名子女正就讀介乎幼稚園到大專院校的家長之中,不足3成(28%)有抽空與子女討論金錢管理,約八分一(12%)稱他們從未與子女談及相關話題,認為他們年紀尚小,未能明白理解。
子女「有樣學樣」
事實上,理財是人人都要有的生活技能,家長在向子女傳遞理財知識及技能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日常生活及相處中,子女會從旁留意父母的言行,「有樣學樣」,潛而默化下模仿父母的處事方式及態度。所以,家長應多與子女「談錢說愛」,向他們灌輸正確的金錢觀。
從日常生活入手
家長可以多利用日常生活的不同機會及細節入手,按子女的興趣及理解力,與他們邊玩邊學金錢及理財概念,並鼓勵他們做出良好的理財行為。
今個暑假,投委會推出了《錢家講故事》數碼親子理財學習資源,幫助家長以互動玩學方式與子女打開理財對話,輕鬆又愉快地學習金錢管理概念及技巧。
《錢家講故事》 聽故事 ‧ 玩遊戲 ‧ 做練習
《錢家講故事》分為兩個系列-《錢家管錢錢》及《錢家醒你》,分別適合4至7歲及8至11歲小朋友。透過六個親子理財故事及生活情境,小朋友可以一邊聽故事、一邊利用互動功能選擇不同情節,與家長討論不同的結果。完成故事後,小朋友可挑戰網上小遊戲及練習,鞏固理財概念,寓學於玩!
小朋友可透過此互動好玩的資源,學習金錢管理的概念及技巧,包括:將金錢分配至儲蓄、分享及消費、透過儲蓄達成理財目標、購物前分清需要及想要、善用金錢及八達通,精明消費例如貨比三家、檢查帳單、比較價錢優惠及品質,開支不超出預算等。
立即試玩 投委會《錢家講故事》:www.ifec.org.hk/kidstoolkits
投委會《親子理財頻道》www.ifec.org.hk/parent
投委會於2012年成立,是專責提升香港市民理財能力的公營機構,並獲四家金融監管機構及教育局支持。投委會透過消費者教育平台「錢家有道」推廣及提供免費和持平公正的理財教育資源及計劃,並帶領「理財能力策略」為持份者締造有利環境,從而為香港不同群組提供更多優質的理財教育。
-
家長給小朋友適當的零用錢,可讓他們從實踐中學習,學到如何精明消費,循序漸進建立對財務的責任心。不過,小朋友在使用零用錢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懂節制或亂花零用錢的情況,當家長向小朋友問過究竟時,他們可能已忘記了錢花了在哪兒。2 month ago
-
突如其來的「暑假」即將完結,小朋友將陸續復課。上學期間,小朋友會有較多機會接觸金錢,例如買早餐、搭車、或買文具等。家長不妨趁此機會與子女重溫精明使用零用錢的貼士。3 month ago
-
在現今電子貨幣盛行的年代,孩子親手接觸金錢的機會愈來愈少,父母不妨參考以下的建議,趁孩子在農曆新年親手拿著利是錢之際,與他們上一堂新春理財課。6 month ago
-
父母愛子女的心無微不至,即使自己為口奔馳或家中的財政緊絀,卻未必讓子女知道工作賺錢的辛苦,家中的財務狀況就如「不能說的秘密」。8 month ago
-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早前進行的「親子理財調查」發現,8成受訪家長(81%)給予子女零用錢,小學生每月平均獲得$449;中學生及大專生每月則平均獲得$1,134及$2,228。家長給予子女零用錢的主要理由為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77%),約一半(53%)家長以零用錢培養子女建立儲蓄習慣,只有28%家長認為零用錢是一個讓孩子開始管理金錢的機會。10 month ago
-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早前進行的「親子理財調查」發現,家長對於子女的理財態度及習慣有所憂慮。近一半(44%)受訪家長擔心孩子不了解金錢得來不易,不懂節儉,而24%家長則擔心孩子缺乏儲蓄觀念。 家長不妨趁就快開學之際,參考以下個開學小貼士,讓子女參與準備開學的使費,藉此引導他們明白開學使費多籮籮,金錢得來不易,應使得使。 1. 訂...1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