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心返學】升幼前做最好心理準備 醫生教3招免分離焦慮
暑假後,幼兒就需要離開父母,獨自面對上課環境,有些小朋友在爸媽分開後迅即爆喊,爸媽可在暑假期間為小朋友做好準備,減低子女分離焦慮情緒,盡快投入校園生活。
孩子年紀幼小,需要爸媽或照顧者給予安全感,加上幼童正處於依附情緒的高峰時期。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表示,分離焦慮於嬰幼兒身上出現屬正常現象,若到了3至4歲仍然不能和照顧者短暫分離,便要認真處理。
傅醫生教家長3招,解決小朋友開學時的分離焦慮症。
1.父母可嘗試把子女交給可信賴的親友照顧,例如去姨姨家裏玩一個下午,或跟着姑媽外出吃飯,父母不在身邊,小朋友可學習適應新環境和人物、守別人的規舉。其次,孩子在家中被照顧得太好,毋須開口媽媽已知道他想怎樣,對小朋友的表達能力不是好事。在別人家中,可鍛煉他主動表達,如想吃東西、想去洗手間,慢慢建立自信心,在陌生人面前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想法。
2.父母不妨多帶子女到室內遊樂場或公園玩耍,然後稍為走開一點,切忌讓孩子離開視線範圍,最重要是安全為上。在安全情況下遠距離觀察子女,讓孩子有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互動,投入陌生環境。
3.家長多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當小朋友看不到熟悉面孔,可學習如何控制情緒、分析環境怎樣令自己安全,一般3歲左右已能做到,同時讓他們明白父母是會再回到自己身邊的。待正式返學,孩子會較容易習慣新地方、新人物。
引導講出心中想法
萬一子女開學後,時常哭泣、不願上課或不讓父母離開,家長切勿作出負面批評,因為不當言語會對小朋友做成傷害。傅醫生指:「作為父母,子女做得好時要鼓勵,做得不好時更加需要鼓勵,不要否定孩子,這是大忌。這麼細的年紀,一般未能用說話表達情緒,家長可從旁指導,慢慢引導他們講出心中的想法,例如恐懼、不習慣、孤單、委屈等,只要小朋友感到被父母明白、關愛,焦慮的情緒很快平伏。」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
同時培養英文及閱讀興趣
家長除了幫助小朋友克服分離的焦慮,亦要為幼稚園學習做好準備,及早培養小朋友愛上英文和享受閱讀的興趣。「2021-22年度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向下學年就讀K1的學童免費派發英文故事書和點讀筆,現在只餘少量名額,未登記的家長即上 https://forms.gle/tsKeezwsvbCmsvzDA ,登記「2021-22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數量有限,額滿即止!
這個英語閱讀計劃向今年9月入讀K1的學童免費派發英文故事書和點讀筆,讓孩子享受閱讀,輕鬆愛上英文,而且適合一家大小共讀。今年度的英文故事書增至16本、全新插畫、加入英語慢版功能,以及插畫背景加入更多香港著名地標,小朋友睇得更開心。
-
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能改變看待事實的心態,因為我們都能成為心理彈性的人。 在進行心理輔導時,我經常鼓勵對方學習分辨事物什麼是可控,什麼是不可控,人之所以活得負面和消極,大體分為三個原因,一,我們總執著於不可控的事情上,二,沒有把可控的地方做好,三,我們常用單一角度看待事情,缺乏全面了解和彈性。5 day ago
-
不少家長聽說運用「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 ABA)來管教小朋友,可以訓練他們聽從指令、在學校專注上課等等。當家長在網上搜尋與ABA相關的資訊時,會發現有形形式式的分享:有人推薦ABA教學法,讚嘆小朋友能夠在短時間便有顯著的改善;亦有人持刻板印象,覺得ABA教學法太機械化,擔心在模擬環境下才能見效。既然家長有那...8 day ago
-
不管你已為人父母或計劃在不久將來生育,電視劇 《反起跑缐聯盟》 都是你的寫照。它以幽默方式展示家長們的生活經驗和抱有的教育理念,以及大家每日面對的育兒問題。29 day ago
-
衝突後,孩子當然不好受;作為家長,亦可能因自己激動的行為和說話而感到內疚。心中自責:「他明明是我的孩子,為什麼我竟這樣對待他?」「我真是一個失敗的爸爸/媽媽!」憤怒過後帶來的是沉重的愧疚。縱然如此,親子衝突卻依然重覆出現。29 day ago
-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育兒風格,其中德國的育兒風格與亞洲國家大相徑庭,甚至直接攻擊亞洲家長最常做的育兒方式。你有幫孩子檢查功課嗎?在德國老師眼中,這樣的做法可是大不合格!1 month ago
-
最近做了一個諮詢個案,是一名媽媽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太黐身,希望我能讓他的孩子獨立一點。當天,母子早到了15分鐘,他們在等待過程中,我聽見了小男孩問了媽媽一個問題,我也希望大家從這問題中有所反思,再問自己是否真的愛孩子?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