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熱話】疫下教養兒童衝突多 正向家長摒棄暴力管教
近日社會對5歲女童虐殺案議論紛紛,適逢4月30日是國際「沒有巴掌日」,防止虐待兒童會希望藉此令社會大眾更關心保護兒童的議題,宣揚正向管教代替體罰的重要訊息。
由於疫情在世界各地持續超過一年,越來越多家長累積焦慮與不安情緒,加上成人及兒童長期在家,家庭中發生衝突的機會增多,家長管教壓力也隨之增加。親子頭條訪問了防止虐待兒童會的李如寶女士,請她給予一些建議。
她指出:「家長要留意自己的情緒,有需要時,及早尋求家人或專業人士的協助。」很多家長經常擔憂家庭及子女的瑣碎事項,在生活中累積各種壓力,忽略情緒健康,正是香港家長常見的問題。因此,李女士建議家長,即使比以往更多時間留在家中,仍應該維持子女規律的時間表。
而調節對子女學習進度的期望,也是家長的必修課程。「在家學習或者復課初期,不論大大還是孩子,都需要時間重新適應。」李女士強調,疫情仍然有反覆機會,對身心帶來的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家長應該調節自己心態,才能幫助孩子適應變化。
體罰潛藏虐兒種子
社會福利處早前公布2020年虐兒數字,總數為940宗,比2019年逾1000宗略跌。
雖然2020年新呈報的身體虐待個案比較2019年大約下降一成(2019年有430宗身體虐待個案),但防止虐待兒童會認為這是受疫情的社交距離措施所影響,學校及社區設施關閉,定期健康檢查及社工接觸的數字亦有所下跌。
據統計數字,虐兒個案最主要的施虐者為父母,佔近6成發現個案,其次是沒有關係人士;然後是同學朋友;繼父母則排第4。
某些較高危家庭的兒童,失去了由教師、保健員或社會工作者的定期檢視機會,而這些定期檢視往往能在初期辨識虐兒事件的發生。問到李女士認為為什麼仍然有家長採用暴力管教方式,使用體罰呢?李女士認為部份家長未必一直使用暴力方式教養,不過當在在管教/生活上遭受到壓力,又未必有遇切的支援或掌握正面管教的技巧,就會「無名火起」,使用了體罰的方式去管束子女的行為。
其實,不少虐兒個案都是由體罰開始,而嚴重程度卻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升級,變成身體虐待,因此防止虐待兒童會倡議立法全面禁止體罰兒童。
「其實體罰不治標也不治本。孩子當下可能因為驚嚇而暫時停止行為,但根本不明白/不認同自己做錯什麼;甚至更不知不覺間學習了用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亦傷害了親子關係。」
李女士提出:「正面溝通,清晰的期望和鼓勵,才能持之有效,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行為。」
家庭成員的情緒都會互為影響,而各家庭成員都需要放鬆的時間和空間。家長可多作協調,輪流享受「me time」,放鬆心情;也可以偶爾與孩子做一些他們有興趣的事情,增加親密感。
關愛身邊兒童
5歲女童虐兒案引起社會關注,在虐兒個案中幼童始終屬於弱勢。在面對懷疑虐兒事件時,各持份者都有責任保護身邊的兒童,主動關顧家長在管教上是否有困難,鼓勵他們求助。
不幸身邊遇到懷疑虐兒個案,應及早舉報和介入,避免虐兒事件持續,造成悲劇發生。「與兒童接觸時,可留意兒童身心狀況。例如身體上出現會否莫名的瘀傷、燙傷、骨折或是不明傷口,都屬於合理懷疑兒童正遭受虐待。」李女士補充,受虐兒童有害怕與人接觸的傾向,身邊人可以留意兒童情緒,當兒童情緒突然低落或者失控,更要及早予以協助。
-
針對家中育有0-6歲幼兒的基層家庭,位於深水埗的「社區客廳」為他們提供全面支援。現時合資格家庭只需填妥資料申請做會員,即有機會免費在「深水埗社區客廳」享用服務和設施!4 hour ago
-
近日,多國出現「人類偏肺病毒」(HMPV)病例,本港近兩個星期亦出現多個感染個案。黎諾懿昨晚(7日)表示,兒子峰峰(小春雞)亦不幸染病,引起高燒及肺炎。兒科專科陳欣永醫生亦就此病毒,為大家分享辨別病徵及預防方法。6 hour ago
-
轉眼間,元元的妹妹Sucy又一百日大啦!昨日,李璨琛為細女舉行了百日宴。作為「知心陪月元」的Lucy,又怎會毫無表示,百日宴的最後有她精彩的壓軸演出,就是跟在場嘉賓大跳Blackpink Jisoo的開花舞!6 hour ago
-
泰國一名10歲男童發揮自己的藝術天賦,賣畫為母親籌集醫藥費。事件不但得到當地政府的表彰,男童更受泰國國家藝術家的青睞。1 day ago
-
炎夏臨近,教育局近日更新《香港體育學習領域安全指引》,就炎熱及潮濕天氣下進行體能活動時,提供最新指引。2 day ago
-
今年1月,《親子頭條》與香港書法專業人員協會共同舉辦第三屆「親子書法家」中文硬筆書法比賽。日前公佈了公開組得獎結果,現公佈學校組親子組(K1至K3)、初小組(小一至小三)及高小組(小四至小六)三個組別之得獎名單。而第三屆「親子書法家」中文硬筆書法比賽頒獎典禮將於6月30日(星期五)下午5時舉行,屆時將頒發公開組及學校組之獎項。6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