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學堂】生活中的學習機會 數學知識不限課堂
為了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不少家長會為孩子報讀補習班。其實,學習數學不應限於課堂,一些簡單的親子活動對孩子的數學發展亦很有幫助。
透過日常生活的活動或遊戲,孩子可以很自然地學懂一些數學知識。例如,當家長和孩子逛超級市場時,可以跟孩子討論貨品的價錢。如果孩子為幼兒,家長可以讀出價錢,然後與孩子一起比較哪件貨品比較貴。此外,家長可與孩子討論貨品的大小、形狀和重量;如果孩子為小學生,家長可以請孩子計算幾件貨品總值或相差的價錢。這些生活化的討論,不但能讓孩子體會到數學的日常應用,還具體地展示了一些看似抽象的數學概念。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講數」,家長亦可在伴讀時加入數學的元素。例如,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數一數故事書中某些動物的數量,或者向幼兒指出故事書的頁數,讓幼兒認識到數字的排序。
此外,透過遊戲,孩子也可以學習到數學知識。一些桌上遊戲,如康樂棋等,會清楚顯示數字的排列和規律(例如十個一行、單雙數不同顏色等),有助幼兒認識數字之間的關係。又例如,玩「煮飯仔」時,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材料的數量,讓孩子進行簡單的運算。
家長只要動動腦筋,花點心思,孩子便能夠輕輕鬆鬆地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
教育心理學家陳偉蘭博士
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會員
© 香港心理學會 教育心理學部 授權轉載
本專欄的內容為會員的個人意見和見解,並不代表本會的立場。
-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第一次接觸金錢是甚麼時候?誰是我們金錢教育的啟蒙老師?校長?老師?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是我們的父母。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真正接觸金錢,就是小學一年級,學校有小賣部,母親自此每天上學都會給我一些零用錢,以便學校小息時萬一肚餓,可以買些食物。當時我只知道肚餓就可以用錢買零食,對金錢的觀念其實很模糊。所以父母對子女金錢觀的建立,其實擔當了一個非常重要...8 hour ago
-
開學將近一個月,你的子女適應了小學生活了嗎?部分小朋友由K3升上小一,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及同學或難以適應,甚至情緒崩潰。何基佑早前就升小適應問題拍攝短片,向家長分享貼士。8 day ago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12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1 month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1 month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