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學童使用互聯網學習的需求大增。一項最新網絡安全調查發現,香港家長在指導子女上網及採取適當措施加強家庭網絡安全方面有待進步。
Google委託Qualtrics LLC在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間進行,對象包括亞太區和南美地區共15個國家及地區的家長。亞太區的數據顯示,58% 家長對於子女在疫情期間面對的網絡安全問題感到擔憂,而有52%的家長會使用保護兒童的網絡安全設定。在香港,53%家長表示憂慮,特別關注子女接收資訊的安全性如網絡詐騙或帳戶攻擊,以及子女會否接觸來自陌生人訊息或兒童不宜的內容。
超過三分之一(36%)的香港家長表示從未與子女討論網絡安全的話題;只有約37 %會使用保護兒童的網絡安全設定,揭示香港家庭網絡安全教育不足。
隨著日常生活轉到網上,網絡安全教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家長應積極與子女了解及討論其使用互聯網的狀況。三孩之父、Google網絡安全教育全球主管 Lucian Teo分享以下3大貼士供家長參考:
1.多討論:家長多與子女討論日常遇見的人和事、在網上遇到的情況,包括孩子與陌生人的互動,有助保護孩子。同時,家長也可提醒子女在社交平台或討論區要保持警覺,避免過度分享個人私隱。在評估遊戲內容是否適合子女時,亦要留意該程式會否允許與其他玩家進行線上對話。
2.設定密碼:為加強保護個人資料,家長應提醒子女使用高安全度密碼,避免使用姓名及出生日期等個人資料,或「abcd1234」這類過於簡單的密碼,也不要使用同一組密碼設定不同的網上帳戶或重用密碼。家長亦可鼓勵子女透過可信賴的平台獲取資訊,考慮使用預設高防護的電子郵箱。
3.善用監護設定:家長普遍會擔心子女上網時遇到兒童不宜的內容。家長可善用監護設定及應用程式,例如:Family Link讓家長輕鬆地管理子女裝置的使用情況和應用程式權限等、安全搜尋(Safe Search)有助過濾搜尋結果中的色情內容、YouTube Kids應用程式提供兒童適宜或合家歡的影片。
家長也可善用 Google 推出的「Be Internet Awesome」網絡安全互動平台,讓小朋友透過遊戲學習網絡安全知識。
-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是普遍不過的事。就算子女不能擁有非凡成就,平穩成長都讓家長於願足矣。「慈母多敗兒」這句說話真的份量十足。相信沒有一位父母想培育出不孝子及失敗兒;也沒有一位父母想成為罪魁禍首!2 day ago
-
正向教育可培養小朋友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從而邁向圓滿的人生。保良局正向教育團隊給家⻑的5個貼士,教家長培育「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小朋友。這些特質小朋友一定終身受用。3 day ago
-
「你用了甚麼魔法,讓我的孩子改變了?」記得是在數年前,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跟我說過的話,我不時還在思考著。是甚麼魔法能讓這位孩子由安靜退縮,變得活潑愛笑,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問題? 如果真有這種魔法,遊戲或許就是答案,而魔法師想必是孩子自己。3 day ago
-
「我想要個細佬/細妹!」相信很多爸媽應該都被小朋友問過這個問題。尤其見到其他同學朋友有兄弟姊妹,就會開始纏著爸媽「我也想要一個!」這位「毒男爸爸」遇上這個情況,選擇了一個有趣的處理方式。9 day ago
-
子女長得快,家長不單止要定期為他們添置新的衣服鞋襪,連眼鏡也需要隨成長不斷更換!孩子在20歲前,近視情況極快惡化,家長應每年帶小朋友檢查眼睛,確保能及時處理他們的視力問題;而遊戲時因碰撞而弄壞眼鏡,又或因為成長而頭圍變大,亦需要更換新眼鏡。那麼舊眼鏡可以如何處理?下列是護瞳行動給大家的建議:13 day ago
-
日前美國肯塔基州一個網紅家庭,夫婦二人帶着六名子女跑馬拉松,年紀最小的兒子只有六歲。他們完成賽事後於Instagram分享心得,隨即受到不少網民指責,直斥父母要求六歲小朋友跑馬拉松是「虐待」,引來極大爭議。13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