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踩滑板不是男孩的專利。以往在香港的街頭中常見的是男生對滑板的挑戰,女性對於滑板的興趣和接受程度並沒有男性的高,原因大概是因為認為滑板活動多為男性為主的活動。尤其是女孩子,她們大多會覺得自己並不擅長這活動,或認為「踩板」是很危險的活動,缺乏信心嘗試。
其實,「踩板」是一項有益身心的活動,沒有性別之別。最近美國南加州大學對滑板文化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滑板可改善心理健康,促進社區發展並促進多樣性和適應能力。人們往往因為對滑板的刻板印象,認為滑板手很容易被社會稱為壞孩子,而不會接觸滑板。但根據南加州大學的研究,滑板其實有其教育和職業之間的聯繫,通過滑板運動,滑板手可以發展了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和建立關係的能力,並將此帶入生活的其他領域。
若家長們可以放下這些偏見,讓自己的小朋友嘗試滑板,女孩子也同樣可以享受這運動的樂趣。
其實,坊間有不同的滑板興趣班供新人「試手」。例如香港滑板學院供成人學習,另外又有希慎兒童學院舉辦的秋季滑板工作坊,適合6至10歲的小朋友參加,工作坊中有相關教練從旁協助和幫助小朋友,不妨讓小朋友也可以嘗試這項有趣的活動,挑戰自己,豐富他們的童年。女孩子也可以嘗試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接觸這項活動,培養膽量和豐富自己的經歷,以便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所長。
家長們或女孩子應放下對滑板的刻板印象,嘗試這項總別人誤解的運動,在嘗試過後再給它評價也未遲,或許它會給予你全新不一樣的印象和經驗。我家六歲的女兒早前參加希慎兒童學院 Xplore 舉辦的活動,初嘗踩滑板的滋味。起初,她也是戰戰兢兢,生怕會跌倒。進過導師的講解和示範後,她踏出第一步,成功雙腳踏上滑板,慢慢的自己能掌握向前推進、平衡等的技巧,滿頭汗水,臉上帶著充滿自信的笑容,跟著導師滑到遠遠的。
作為家長,我起初當然擔心她「踩板」時較容易摔跤,但經過反覆的嘗試,看見女兒最終也可以在滑板埸上飛馳。這經歷不但令她對自己更有自信,但培育出克服困難的精神。
我希望各位家長不要為「踩板」貼上性別的標籤,讓女孩也可以從「踩板」作樂,活出更好的自己。
-
嬰兒盡早學說話,對未來的閱讀、寫作及人際溝通技巧發展影響甚深。但嬰兒遲遲不開口,爸媽們定然心有不安,甚至擔心子女有語言障礙。如何判斷子女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爸媽可根據以下時間表作簡單評估。2 month ago
-
我們從新聞報道中不時會看到有產後婦女傷害自己及其年幼子女的事件,實在令人惋惜;因此,產後婦女的情緒健康實在不容忽視。2 month ago
-
如果說結婚是一個人的進入人生另一階段,成為父母更是改變一對男女的人生。尤其第一次為人父母,對夫妻都是極具挑戰,到底成為父母之後,爸爸和媽媽各自有什麼心態上的轉變呢?3 month ago
-
新手爸爸要迎接孩子的來臨,身份有所轉變,同時要裝備育兒知識和技巧等,難免會感到壓力,情緒亦會受到影響。所以新手爸爸要學懂享受照顧孩子的樂趣,與太太互相諒解和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便能當一位開心又「稱職」的新手爸爸。3 month ago
-
相信每位父母都一樣,安全健康是寶寶成長的首要條件。在《經濟學人智庫》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榜上,愛爾蘭以84的總分摘下全球第一。報告從食品可負擔性、可供應度、品質及安全、自然資源與恢復力四大維度,通過58項關鍵指標評估了全球113個國家的食品安全狀態。4 month ago
-
太太踏入懷孕後期,一定會及早準備「走佬袋」,即是入院生產時所需的物品、出院用品和BB用品,一有動作或見紅跡象就立即趕去醫院。但坊間普遍只提媽媽需要的東西,疫情下丈夫入院陪產又有什麼需要帶呢?可以參考以下10件物品。5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