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暑期你跟孩子有沒有玩得「太多」遊戲機?小心有「遊戲障礙」!
遊戲機是許多人的消遣首選,但過度沉迷虛擬世界,影響其他興趣、工作、學習、社交行為時,就要當心是「成癮」,若類似狀態長達一年以上,就可能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
許多媒體特別強調這是「最新的精神疾病」,其診斷條件和其他成癮疾病非常類似:
1.失去控制:無法控制的打電玩 (頻率、強度、玩遊戲的時間都要納入考量);
2.排擠其他活動:越來越常把電玩放在其他生活興趣之前;
3.知之有害而為之:即便有負面結果仍舊持續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4.相關行為必須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教育或職業的功能損害,且持續 12個月才能確診。
精神科李旻珊醫生說,「遊戲障礙」是玩家大腦被遊戲綁架,無法思考,比如停玩遊戲幾小時,就心癢難耐、坐立不安,有時也會伴隨注意力不足、憂鬱、焦慮、睡眠不足,社會適應和生活品質也會出問題。
近年也有兒童、青少年,因打電動導致課業追不上、出現社交障礙,甚至把零用錢大把砸在電玩中,被家人帶入身心科診間。李旻珊表示,通常會透過「動機式晤談」,釐清患者成癮原因,比如請他列出打遊戲的好與壞,並思考壞處延伸會怎麼樣,擬出減少計畫,降低電玩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治療動機」。
研究顯示在所有的電動玩家中,僅有一小部分符合遊戲成癮的診斷,並非常玩遊戲就是成癮,就要接受治療。
WHO建議,玩家還是要注意他們花在遊戲上的時間,以及是否因遊戲而減少了其他的日常活動、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工作表現以及人際關係。
家長也應該注意電玩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但不需要過度反應,一味阻止孩子玩遊戲,並不一定是最佳作法。安排更多全家一起做的活動,如固定進餐、鼓勵對話、戶外休閒等替代活動,比單純「禁止」,更可能達到促進孩子身心健康之效。
資料來源:台灣高雄市立醫院
-
幼童未必能好好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假如他們感到不適,家長須多加留意,否則可能釀成悲劇。巴西一名四歲女童睡覺時被蠍子螫醒,但因不懂說明情況,結果其母只讓女兒喝一杯水,便讓女兒重新回到床上。最終女童再被蠍子螫到,更因蠍子的毒液引發心臟停頓而不治。6 day ago
-
小朋友好奇心重,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物件,對小朋友來說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家長一個不留神就會釀成意外……13 day ago
-
第五波疫情自2月爆發以後,有少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不久再度發燒,更出現痾嘔肚痛、眼紅、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士多啤梨脷等等,原來是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簡稱MIS-C)。此病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為近似,有兒科專科醫生就教家長分清楚。29 day ago
-
你的寶寶在深夜都不肯睡覺?日間沒有午睡的習慣?每日的睡眠時間少於八小時?半夜醒來便難以入睡?以上這些嬰兒睡眠問題的確令不少家長大傷腦筋,不知怎樣處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現屆主席何學工醫生建議家長跟從以下令嬰兒入睡的五大方法,一齊「瞓個好覺」。1 month ago
-
學生期待4月19日起回復面授課,返學前必須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好多家長擔心年幼仔女抗拒、撩鼻時掙扎而流鼻血。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關日華醫生就教路點樣撩鼻而唔傷及血管。1 month ago
-
腸道健康會影響身體,女士不應少看便秘問題,尤其是產婦和孕婦。註冊中醫趙曄教大家從大便、面色等身體狀況觀察腸道健康情況,並推介合適的食療。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