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輝校長專欄】從另一角度去看電子學習
幾個月的停課,孩子們,辛苦了!家長們,辛苦了!老師們,辛苦了!我們正一起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逆境。
它,讓孩子整個生活常態改變了不少。我渴望盡快見到孩子!我擔心他們!我擔心的不只是學業,而是他們情緒上、成長上的需要。我渴望看見他們,渴望見到他們快樂的笑容,他們的跑跑跳跳,他們的互相問候⋯⋯這一切,是我內心的期待。
或許,父母在這段疫情中,同樣會有很多的不安、焦慮、甚至乎怨言。
「電子學習不及實體課堂!」「他們在家裏沒有專注力!」
這種想法實在不難理解!
因此,我明白!我知道!我同意!
教育的本質,並不只是單單傳授知識,而更需要照顧、陪伴、引導孩子的成長發展。但我們又可否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看看疫情中的電子學習,實在帶給了我們什麼的啟示?
科技日新月異,學習模式也不斷改變、創新。疫情之下,也讓每一位孩子要嘗試掌握新的學習模式(即使家長是否願意及認同),這一切正是他們迎接未來的過程。所以,「電子學習」與「實體教學」其實是相輔相成、互相補足的。如何善用,才是關鍵!然而,現時去衡量哪一種學習模式較佳,也許並沒有意義。因此,我並不在乎疫情中孩子在學業上學了什麼,而是希望帶出孩子在人生路上需要學習了什麼!
孩子們,你們在疫情中獲得了什麼信息?對部份人來說,這是痛苦!但你們也需要學習;是困難!但你們也需要掌握。孩子們,你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會不斷像今次疫情中的自主學習模式一樣:要自律,要自主,要堅持,要面對,要衝破⋯⋯這才可以讓你擁抱豐盛的人生。你們要在這場疫情中,學習人生路上寶貴的一課。
孩子們,我盼望你們能夠掌握箇中的意思!願各位家長及孩子共勉之!
-
本港有近88%年輕人患上近視,位居全球最高比率1。當中,兒童為最高風險的患者,約61.5%兒童早於12歲受近視影響2。新冠肺炎疫情令港童轉為網上學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大大增加,同時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進一步令學童加深近視,復課後多了「四眼仔」或「四眼妹」,情況值得家長關注。保護視力要從小做起,通過3招有效控制近視!6 day ago
-
踏入5月,第五波疫情緩和,天氣亦開始變得炎熱,大家都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到戶外盡情放電、親親大自然。海洋公園推出6月特備活動——「野外親子日營」及「小村民 ‧ 大舞台」,同時集好玩、合家歡、富教育意義於一身,讓小朋友享受初夏!1 day ago
-
升小統一派位結果將於6月1至2日揭盅。教育局公佈今年有78%學童獲派首三志願,創近11年新高。若連同「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首三志願的學童,本年升小整體滿意率達88.8%。7 hour ago
-
本港擁有豐富海洋生物,等待大人小朋友探索。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將於6月11日起一連3個星期六舉行「自然學堂2022」週末班,課程專為9至12歲兒童及家長設計,讓參加者於海下灣海岸公園體驗成為「海洋學家」,了解香港海洋生態及海洋保育工作。10 hour ago
-
網絡幾乎是兒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這也增加他們在網上欺凌及性騷擾的風險,不但受害人的情緒、心理和生理,甚至引起自殺念頭。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就教家長如何教育小朋友。14 hour ago
-
屯門大會堂啟用35周年,加上慶回歸25周年,康文署將於5月至12月舉行「25.35演藝嘉年華」,首場嘉年華於5月29日在屯門大會堂舉行,一眾藝術家及表演團體將獻上多項免費演藝活動,小朋友都啱㗎!15 hou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