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懶人包】做老婆待產神隊友 老公都要有走佬袋
太太踏入懷孕後期,一定會及早準備「走佬袋」,即是入院生產時所需的物品、出院用品和BB用品,一有動作或見紅跡象就立即趕去醫院。但坊間普遍只提媽媽需要的東西,疫情下丈夫入院陪產又有什麼需要帶呢?可以參考以下10件物品。
1. 電話
爸爸記得帶手提電話,向家人和朋友發送最新消息,以及拍下新家庭成員的珍貴時刻。在醫院等待的漫長時間內,電話可以讓你分心。現時進入公立醫院必須使用「安心出行」App掃描場所二維碼,除獲豁免人士外,其他人不能以「填紙仔」代替,各位爸爸唔好唔帶電話呀!
2.充電器
醫院不提供智能手機充電設備,唔想失聯或冇電,要袋定滿電的充電器。

3. 能量飲品
太太在準備分娩過程中,猶如「生仔馬拉松」,爸爸要陪10多個小時,幫太太按摩或舒緩壓力等。入院前帶備含電解質成分的飲料,為身體提供最佳狀態所需的能量。但不要飲太多水分或飲品,以免因為去廁所而錯過BB出世的一瞬間。
4. 衣服
帶多一兩件衣服更換。在醫院首次抱BB前,可換上一件可以打開的恤衫,與BB來個肌膚接觸。
5. 三日內檢測證明/新冠疫苗接種證明
疫情關係,公立醫院現時提供有限度恢復陪產服務,陪產者須嚴格遵守一系列預防感染措施,包括出示三日內的2019冠狀病毒檢測陰性證明。正接受檢疫或隔離者不得陪產。部分私家醫院亦需陪產丈夫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陰性報告,產婦或陪產人士需留意各醫院最新安排。
丈夫若在陪產前14天完成兩劑新冠疫苗,需出示「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紀錄」或「電子針卡」。各位男士在入院前要準備好。
6. 給太太禮物
生BB是偉大工程,最大功勞一定是太太,作為「愛妻號」應送上太太禮物,簡單如一封情書,或具紀念價值的禮物,顯出愛意和感謝。
7. 育兒書
在醫院與其一個人發呆、睡覺外,新任父親可以做的最有價值的事——學習如何照顧BB,不妨帶備育兒書,認識如何區分BB哭聲、如何抱BB等,這些實用資料可以使夫婦更易適應家長身份和調整心態。

8. 零食
爸爸為陪太太,未必有時間食飯,事前應準備一些能量棒、小食等隨時「醫肚」。
9. 口罩、酒精搓手液
在醫院範圍內應全程戴上口罩,進入及離開醫院前,要徹底清潔雙手。隨時帶備酒精搓手液,以備不時之需。

10. 銀包、鑰匙
陪太太出院,丈夫要幫手到會計部繳交院費,記得袋住屋企鑰匙,歡迎太太和BB回家。
爸爸在旁陪產可以為產婦提供心靈支援,祝各位媽媽生產順利,大小平安。
-
Elanne江若琳與丈夫Oscar結婚4年,於去年臨近聖誕時公布懷孕好消息,二人都表示BB得來不易!其後江若琳更於她的YouTube頻道拍片分享陀B身體狀況與心路歷程。7 day ago
-
各位新手爸媽,你們的孩子現時在用甚麼材質的奶樽?在眾多奶樽材質中,有很多人認為矽膠材質不耐用,更懷疑其安全性等問題。以下拆解矽膠奶樽4大迷思,原來矽膠奶樽不但質地柔軟,亦有不俗的安全性及耐熱性能。1 month ago
-
相信父母都希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不少媽媽更由懷孕已開始胎教,BB未出世就有所準備!而香港爸媽一向重視英文,想子女從小開始培養對英文感興趣有甚麼方法?選擇幼兒英語教材是一個熱門且不錯之選!1 month ago
-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每個人不多不少也憧憬著明天會更好、更和平的世界氛圍、更共融的社會環境、更愉快的家庭生活以及更自律成長的孩子……1 month ago
-
最近不少媽媽表示,老公總是把自己和小朋友影得令人崩潰…究竟怎樣才可影到靚相?今次找來母嬰及家庭攝影師Snow,為雨僑拍攝多輯孕照及BB相的她,將為家長傳授影相秘訣!1 month ago
-
每個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需按孩子的個性並配合其身心發展需要,培育寶寶健康地成長。可是,對新手父母而言,要照顧0至3歲的嬰幼兒,有時候可以說是無從入手。如果幼童在成長期擁有良好的社交情緒,往後在各方面的發展也事半功倍,惟坊間對於培養幼童社交情緒的說法存有差異,當中存在不少的謬誤,現在讓我們逐一拆解。4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