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到閱讀,我們總是浮想這樣的畫面:在光線充足的室內,小孩子安靜乖巧地坐在沙發上閱讀。但是否只能這樣?
成立近2年的「滾動的書」(Rolling Books)由James創立,他認為,閱讀可以更有趣。
閱讀 = 坐定定?
「對小朋友嚟講,一提起『閱讀』就會諗起學校啲閱讀報告,叫人點提起興趣呢?」
James說,小孩子抗拒閱讀,其實是因為覺得沉悶;如果閱讀能帶來樂趣,他們自然會接受。而James希望大眾可以打破固定觀念,閱讀也不一定需要「坐定定」。
「滾動的書」在這樣的背景下創立,創立人James希望以流動方式推廣閱讀,將閱讀文化帶進社區及學校。
閱讀 = 說道理?
兒童圖書中,繪本佔大多數且受歡迎,而從中挑選合適的繪本,也是一門學問。
繪本深妙之處,在於用簡單的故事及繪本,描述一些普世價值或正面訊息。
James舉出《風吹過,粟米田》這本繪本,書中畫出「粟米」在世界各地的模樣,背後藏著「糧食公義」的訊息。「但如果書名係《什麼叫糧食公義?》,可能都會有家長買,但你估下又有幾多個小朋友想睇?」James表示,幼童即使未能理解「糧食公義」如此複雜的訊息,光是看繪本上的圖畫也感到開心,也能了解粟米不同的模樣。
閱讀 = 單一化?
社會上一向有各種社企及團體鼓勵閱讀,為什麼香港的閱讀風氣仍然低迷?James明白傳統的閱讀講座、分享會未必能夠吸引小孩子,所以提出將閱讀帶入生活,將閱讀融入不同活動。
過去一年,「滾動的書」以木頭書車遊走社區,引起小孩對書車的興趣。書車除了擺放繪本,也會加上其他元素,例如在介紹《粟米田》的時候,他們會讓小孩觸摸真正的粟米。James笑言:「有部份小朋友未見過真正嘅粟米,以為係超市入面一罐罐咁樣。」
「滾動的書」除了在香港「流浪」,亦與學校及市集合作舉辦活動,為閱讀注入互動元素,例如舉辦舞台劇、速寫導賞班等,令小孩子更投入故事當中。
滾動的計劃
「滾動的書」不定期回收舊書,希望令更多基層市民有閱讀的機會,亦可以為環保出一分力。道理人人都懂,但如何推動人們參加呢?James拿出一疊書籤,說:「我咃每次搞活動,都會派啲書籤小朋友同家長,俾佢哋喺空白位留言,然後交返俾我哋。」
這些留言書籤會隨著舊書派發到新主人的手中,讓送書人更有「送禮」的感覺,而非「丟棄雜物」;而收書人也能感受到暖意。James表示,這些活動都是希望提高香港兒童對閱讀的興趣,而互動性也是最能吸引兒童的地方。
談到未來計劃,James除了會維持不定期舉辦既有的活動,也希望擴闊服務對象。他正計劃幫助南亞裔兒童和滯港的尋求庇護家庭兒童,非華裔兒童能夠接觸閱讀的機會不多,而每人的中文水平不一,James希望他們可以在香港接觸閱讀,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學習中文、吸收知識和獲得發展機會。
有興趣可留意「滾動的書」未來動向
FB:@RollingBooksHK
-
太古地產「書出愛心.十元義賣」首次推出網上慈善義賣,即日起至6月16日,預售兒童及青少年書籍,一律每本$10!鍾意睇書嘅家長和小朋友唔好錯過!9 day ago
-
自1952年起,《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每年都會召集由三名專家評審組成的輪流評審小組,評審當年在美國出版的所有兒童繪本,並根據藝術價值選出十本年度兒童繪本。1 month ago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每年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向大眾宣揚閱讀及寫作的益處,同時喚起關注版權意識。世界各地為響應世界閱讀日,均會舉行不同活動推廣閱讀文化,部份地區的讀者會向情人送玫瑰花,更有人大玩cosplay,發揮創意化身成書中人物,猶如另一個萬聖節!1 month ago
-
本港疫情肆虐,不論戶外或室內的遊樂設施和幼兒中心均暫停開放,幼稚園提前放暑假。學齡前的孩子成長急速,有不少家長都擔心若子女長時間無法回校上課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進度和成長,同時又為如何善用時間而費盡心思。家長可以嘗試與子女進行親子伴讀,培養閱讀習慣,並透過伴讀增進與孩子的感情。2 month ago
-
疫情嚴重,學生提早暑假,但這個長假不能外出,學校網課也停了,小朋友被困家中,最終可能上網打機、玩手機。有校長招集逾70位義務老師,於3月14日至4月14日期間,為全港小學及初中學生提供逾100課多元有益的免費課堂,毋須登記,不設限額。2 month ago
-
近日疫情轉趨嚴峻,本港確診多宗源頭不明的個案,社區出現隱形傳播。學校亦接連有確診或初步確診個案,現時全港均暫停面授課堂及所有校內活動,而大多數學生依靠網絡視頻會議等方法繼續學業。作為家長,除了擔心疫情加劇的問題,還伴隨著孩子在家授課能吸收多少知識的壓力。家長面對抗疫及工作的壓力,加上與子女長時間在家,自然時有爭吵,衝突亦會增加,造成親子關係緊張。3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