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過敏,大個自然好?
在日常生活之中,潛伏無數致敏原:塵蟎、羽絨毛、二手煙、塑膠玩具、花粉、牛奶、海鮮、堅果、水果等等,根本是無處不在的,似乎是防不勝防,令不少小朋友出現濕疹、腹瀉、吐奶或食物過敏等情況。有時會聽到一些家長說等孩子長大就不會再過敏,原來那是錯的,孩子過敏實是不容忽視。
一旦在嬰孩時期激發了過敏症狀,日後患上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的風險亦會提高,所以預防勝於治療,應該及早關注。過敏是指身體對正常人可耐受的物質產生異常免疫反應,免疫系統把一些本來對身體無害的物質當作攻擊目標,而造成損傷。
過敏出現後,就是難以逆轉,因此,早期防敏才是最重要,既然難以避開致敏原,就要留意懷孕期與嬰孩出世後注意環境與飲食情況,為孩子打造不易過敏的體質。餵哺嬰兒的最佳方法是母乳餵哺,如果你的寶寶擁有容易致敏的體質,更應該在首6個月餵哺母乳,之後逐漸給寶寶嘗試固體食物。有些媽媽可能未能提供足夠母乳,有些可能因為生活方式而未能餵哺母乳,種種原因令到寶寶的部分飲食包含奶粉配方或全部以奶粉配方為主。除了普通牛奶配方,亦有一些為預防寶寶過敏而設的特別配方奶粉,例如部分水解配方*,詳情請諮詢您的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
*香港過敏協會:過敏與嬰兒飲食,2015。
-
跳繩是老少咸宜的健康運動,易入門且富挑戰性,適合小朋友強身健體。荷蘭皇家菲仕蘭(菲仕蘭)自2013年起將「世界牛奶日」帶到香港,並於當日致力宣傳、推廣及關注港人於人生不同階段的營養及健康需要。今年,菲仕蘭與樂餉社(Feeding Hong Kong)合作展開全港首個「牛奶銀行」計劃,以及夥拍香港花式跳繩會舉辦「150跳繩挑戰任務」,鼓勵家長及小朋友「邊做運動...7 day ago
-
單親爸爸需要父兼母職,除了生活壓力大,亦有不少不便之處。一名台灣女網友於社交平台Dcard分享個人經歷,指自己協助一名單親爸爸處理幼女初來月經的尷尬情況,並感嘆單親爸爸不易做!12 day ago
-
近年學生輕生新聞不斷,喚起教育界對建立正確價值觀、培育正向思維的重視。為此,淨緣慈善基金作為本地新成立慈善團體,特意與《親子頭條》攜手合作,籌備機構首個以正向教育為宗旨之活動——「正向動力計劃」,冀以香港各界別名人的成功故事、奮鬥經驗及其秉持之正向觀念,汲取人生前輩的處世之道,啟發香港年輕人正面、樂觀、勇敢面對逆境,好好規劃人生。14 day ago
-
疫情令學童轉為網上學習,學童變「低頭族」,容易導致各類脊骨問題。兒童脊科基金發佈統計數據,發現疫情期間學童脊骨和痛症問題劇化,2022年有超過九成受訪學童出現不同程度的脊骨問題,較2019年急升近兩成,情況必須正視。18 day ago
-
英國為慶祝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登基70周年(又稱白金禧年,Platinum Jubilee),特別將銀行公眾假期從原本的5月底,改到本月的2日至5日,連休4日舉國慶祝現年96歲英女王的「白金禧年」。21 day ago
-
內地一名媽媽帶8歲女兒到診所拔牙,牙醫誤將女童的恆齒當成乳齒拔除,更隱瞞狀況,令女童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事後牙醫被揭發沒有獨立執業資格,已被當局追究責任。26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