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多雨季節,回家洗澡後舒舒服服步出浴室後,下一個進去的人通常被熱氣和濕氣薰得很不舒服,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
濕氣不僅讓人不舒服,還是細菌黴菌的溫床,因此台大環衛所教授李芝珊認為,要徹底杜絕細菌和黴菌,浴室一定要隨時保持通風乾燥。
建築師吳明修說:「浴室的濕氣透不出去,還會蔓延到其他房間去,所以附設衛浴的套房其實是不健康的設計。」
如何打造健康浴室?專家提供了8大原則:
1.加裝淋浴拉門
健康浴室的第一要件即是創造乾濕分離的空間,最方便的辦法就是改裝淋浴拉門。另外,由於拆洗麻煩、容易堆積黴菌,專家並不建議使用浴簾。
建築師表示,一般家庭的浴室配套是浴缸、洗手盤、馬桶「三件式」一字排開,空間狹小而且乾濕不分離,相當不符合港人淋浴的洗澡習慣。
因此,他建議在淋浴空間外加做玻璃門,將浴室和洗手、上廁所的空間隔開,做成乾濕分離的浴室。
2.注意通風和採光
專家認為自然採光和自然通風,是健康衛浴的最佳選擇,因為陽光是最好的除濕器。尤其是冬天,有人喜歡關窗泡澡,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千萬不可大意。
當然,許多港人並不能選擇自己的浴室樣子,這個時候唯有依賴機械通風的幫忙。專家表示,人們平常進入浴室,除了開燈,也要注意抽氣扇是否正常運作,如能在抽風口放置濾紙更好。過濾雜質可以讓抽氣扇更耐用,因此要記得定期更換濾紙;而且使用浴室後應該讓抽氣扇繼續運行一陣子,抽久一點再關掉。如果認為抽氣扇的力度不足,或可以考慮在浴室門口多放一部抽濕機。
3.不用化學芳香劑
有些人習慣在浴室放置芳香劑或除臭劑,但要注意是否含有毒性化學成分。絕大家庭正是因為通風不良,誘發異味,所以放芳香劑;但芳香劑中的化學成分可能引起人體中毒。專家建議家庭儘量使用天然水果,或天然成分芳香劑較佳。
4.定期更換浴室設備
香港很多人一套浴室設備用到老,但其實歐美國家把浴室設備當成消耗品,定期更換。
香港因為氣候潮濕,浴室廁所的牆壁接縫處經常堆積細菌和黴菌,時間一久就會生病,加上使用不當甚至容易發生危險。因此專家認為,家庭應該定時檢查浴室設備的使用狀況,如在設備上發現細如髮絲的黑線,就應該及時更換。
5.注意洗手盤的保養
洗手盤通常擺在浴缸旁邊,人們下意識就會把手撐在洗手盤上借力,有些調皮的孩子也會嘗試攀上洗手盤。時間一久,禁不起重壓的洗手盤當然有垮掉的威脅。
因此建築師建議,如有需要,可以在浴缸和洗手盤之間加裝一個直立把手,同時避免人們滑倒以及洗手盤歪掉。另外,專家亦提醒人們應儘量避免在洗手盤上放置過多過重的瓶瓶罐罐。
6.養成用完清洗的好習慣
衛浴空間產生的污垢,通常在使用完後熱氣沸騰的時機最容易清除,日本清潔專家建議應該增加清潔的頻率。洗完頭,順手清掉卡在漏水孔上的髮絲;沖完涼,順便刷一刷淋浴拉門的玻璃,定期擦拭瓷磚;至於洗手盤和馬桶周圍就儘量維持乾爽。
7.經常替換毛巾和抹手巾
我們在公共場所可以隨手拿到擦手紙巾,但小朋友在家裡洗完手,往身體一抹,褲子上又多了兩個小手印。
為了健康與環保考量,專家認為家中應該準備抹手巾。不過,毛巾和抹手巾因為長期放在潮濕空間內,所以必須定期清洗、曬乾或烘乾,防止滋生細菌。
8.選用防污材質
防污的衛生陶瓷材料大行其道,利用特殊技術令污垢不易殘留,清洗及打理也十分容易。但專家提醒,千萬別因為花了大量金錢買了抗菌防黴的浴室設備,就疏於清洗;否則再豪華昂貴的廁所,都要叫人退避三舍。
專家補充,雖然盆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畢竟能淨化的只是一部份的空氣品質,有些植物甚至會釋放真菌,因此盆栽是否適合放在衛浴空間內,還有待考究。
建築師喻肇青曾說:「浴室是一天開始和結束的地方。」對浴室的要求,從基本排污功能、安全性,乃至舒適度,關乎全家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場所,應該得到大家更多的重視。
-
家居設計對於爸爸媽媽來說,最花心思的必定是小朋友的活動空間。父母們都很樂意為子女規劃房間,但在子女成長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要,你知道最適合他們的是什麼嗎?4 day ago
-
每逢母親節,好多仔女向媽媽送上鮮花表達愛意和哄媽媽開心,身為老公都應該向太太送花,感謝她生兒養女和對家庭的付出。如你對揀花無從入手,可考慮以下9種鮮花種類,收花的媽媽一定開心。24 day ago
-
疫情下,家長和小朋友宅在家,加上在香港人平均居所面積只有161平方呎及缺乏空間質素的情況下,家居很容易變成一個「親子困獸場」。在空間不足的環境下,家長如何改善家居環境,讓小朋友有自己的空間,有自行管理的天地?1 month ago
-
夏天將至,風扇冷氣又要出動!爸媽們不想氣溫飆升時,才急忙清潔兩種炎夏必備的涼伴家電,便要提早為它們洗白白!有台灣網民拍攝了一條影片,向大眾示範如何拆除風扇組件,徹底清潔灰塵和污垢。爸媽們不妨參考一下,讓家中的風扇以最佳狀態迎接盛夏!1 month ago
-
踏入春季,香港迎來充滿霧氣、鬱悶潮濕的「回南天」。潮濕問題經常令本地爸媽頭痛萬分,亦令家居出現水印、木製品等物件發霉,更有可能增加家中致敏源,如塵蟎和黴菌等,使呼吸道疾病和皮膚過敏惡化。1 month ago
-
別以為只要用酒精就能萬能掃毒,5個看似普遍的清潔方式,原來反會滋生細菌,造成更多威脅!馬上看一看你有沒有犯以下錯誤!4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