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生必備】美國兒科學會敦促家庭學識游水
許多家庭在夏天會來孩子到泳池和沙灘玩水,或讓孩子參加游泳課程。美國兒科學會主席Kyle Yasuda醫生表示,「學識游水對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都是不可少的生活技能,它是家庭和社區可以採取的『保護層』(layers of protection)重要組成部份,保護在水中的兒童和青少年。」
學會轄下一個委員會主席Benjamin Hoffman表示,「遇溺是快而無聲,即使不是游泳時間也會發生。」他強調有多層保護措施對預防遇溺有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美國在2017年有近1,000名兒童溺斃,是1至4歲兒童傷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學會早前發布有關預防遇溺的最新建議,包括:
.所有兒童和成人都應該學會游泳。大多數1至4歲幼兒已可參與正式游泳課程,事前請諮詢醫生。
.選擇適合家庭和孩子需求和技能的游泳課程,並確保他們具備基本的水中安全技能。
.密切、持續、專心的監督很重要,指派一名成年人作「水上觀察者」,他不應該被手機、傾偈、雜務或飲酒而分心。
.使用後立即清空兒童嬉水的淺水池。
.游泳池四周應設圍欄,並設有自動門。研究表明,游泳池圍欄可以減少50%溺水風險。
.成人和較年長的兒童應該學習心肺復甦法(CPR)。
.無論兒童或成人在開闊水域或船上,都應穿著獲認可的救生衣。兒童靠近水和游泳時應穿救生衣,不能依靠充氣浮臂來保護孩子。
.家長和青少年應該了解酒後和吃藥後會增加游泳或划船時遇溺的風險。
-
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能改變看待事實的心態,因為我們都能成為心理彈性的人。 在進行心理輔導時,我經常鼓勵對方學習分辨事物什麼是可控,什麼是不可控,人之所以活得負面和消極,大體分為三個原因,一,我們總執著於不可控的事情上,二,沒有把可控的地方做好,三,我們常用單一角度看待事情,缺乏全面了解和彈性。6 day ago
-
不少家長聽說運用「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 ABA)來管教小朋友,可以訓練他們聽從指令、在學校專注上課等等。當家長在網上搜尋與ABA相關的資訊時,會發現有形形式式的分享:有人推薦ABA教學法,讚嘆小朋友能夠在短時間便有顯著的改善;亦有人持刻板印象,覺得ABA教學法太機械化,擔心在模擬環境下才能見效。既然家長有那...8 day ago
-
不管你已為人父母或計劃在不久將來生育,電視劇 《反起跑缐聯盟》 都是你的寫照。它以幽默方式展示家長們的生活經驗和抱有的教育理念,以及大家每日面對的育兒問題。1 month ago
-
衝突後,孩子當然不好受;作為家長,亦可能因自己激動的行為和說話而感到內疚。心中自責:「他明明是我的孩子,為什麼我竟這樣對待他?」「我真是一個失敗的爸爸/媽媽!」憤怒過後帶來的是沉重的愧疚。縱然如此,親子衝突卻依然重覆出現。1 month ago
-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育兒風格,其中德國的育兒風格與亞洲國家大相徑庭,甚至直接攻擊亞洲家長最常做的育兒方式。你有幫孩子檢查功課嗎?在德國老師眼中,這樣的做法可是大不合格!1 month ago
-
最近做了一個諮詢個案,是一名媽媽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太黐身,希望我能讓他的孩子獨立一點。當天,母子早到了15分鐘,他們在等待過程中,我聽見了小男孩問了媽媽一個問題,我也希望大家從這問題中有所反思,再問自己是否真的愛孩子?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