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產之痛】一塊木板解釋生仔「開10度」
網民@LeratoMannya日前在Twitter分享一張照片,展示產婦開宮口1至10度的大小,所謂1度即代表1厘米,如此類推,10度代表10厘米。當子宮頸全開至10度,接近胎兒頭圍大小,足月胎兒才能穿過媽媽子宮出世。有些醫生會在產婦生產時剪開會陰,以便胎兒順利通過產道。
不少網民都覺得生仔不容易,尤其曾經歷過順產分娩的媽媽回應表示「非常痛」,即使現時回憶生產過程,也感到痛。不過,許多媽媽都認為這過程一世難忘,當看到BB出世,覺得是值得;亦有媽媽經歷過10級痛後,投降表示不再生。
單看「開10度」照片,也未必知道當中的生仔過程猶如一場「持久戰」。其實自然分娩分為3個階段,順序為宮頸擴張期、胎兒娩出期和胎兒娩出後。
宮頸擴張期對首次分娩的產婦一般需要10至13小時,若是第二胎或以上,就需4至7小時。此時,陣痛逐漸增加,媽媽準備用力推嬰兒出來,產婦需深呼吸紓緩陣痛。
宮頸擴張至10度,即所謂的「全開」,胎兒頭部露出,產婦就要用力,配合呼吸,推出胎兒出子宮。這段胎兒娩出期大約1至2小時,有生過的媽媽在半小時至1小時內完成。
寶寶出生後,產婦會感到「後陣痛」,即是輕微陣痛,胎盤會自然排出。醫生此時會縫合陰道和進行檢查,標誌著媽媽完成人生創舉,可以休養。
-
本港有近88%年輕人患上近視,位居全球最高比率1。當中,兒童為最高風險的患者,約61.5%兒童早於12歲受近視影響2。新冠肺炎疫情令港童轉為網上學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大大增加,同時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進一步令學童加深近視,復課後多了「四眼仔」或「四眼妹」,情況值得家長關注。保護視力要從小做起,通過3招有效控制近視!2 day ago
-
疫情令中小學生上網時間激增,造就重大網絡安全風險。有調查發現,每5名兒童中就有1名遭受網絡欺凌,對兒童的情緒及社交發展有深遠傷害,家長和學校需着手保護兒童!4 day ago
-
口味偏好早於嬰幼兒時期已建立,如果BB從小經常進食過甜或過鹹的食物,不但影響飲食習慣,長遠影響健康。消委會檢視37款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小食,分別是米餅、泡芙、小蛋酥(又稱小饅頭)、穀類小食和乳酪粒。在25個提供糖含量的樣本中,發現52%樣本糖含量超出食物安全中心水平,當中所有乳酪粒樣本全屬高糖。消委會提醒家長,聲稱無添加糖的食品亦可能添加濃縮果汁等游離...6 day ago
-
偶像組合MIRROR成員姜濤自去年宣佈「做爸爸」後,不時留意契女的最新動向。昨日他分享了契女的影片,更再次表達自己想生女兒的決心!9 day ago
-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以及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主辦「香港開心指數」研究團隊發佈最新數據,探討香港2022年疫情高峰期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及關係變化,發現在新冠疫情下,本港平均每5個家庭有1個不開心。10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