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蹟出現】爸爸見最後一面 早產B即起死回生
內地一名38歲姓韋產婦懷孕32周,早前因突然口吐白沫、倒地抽搐,被送往醫院。醫生檢查後發現她的血壓高,上壓200,下壓110,是妊娠毒血症和胎兒窘迫,母子生命危險,要進行終止懷孕手術。
韋女士進入手術室後不久,男嬰就出世,不過他渾身慘白、四肢綿軟,不像其他初生BB般啼哭,甚至沒有呼吸,只有微弱心跳。由於BB早產,新生兒窒息機會率較高,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立即為BB搶救。
搶救近1小時,BB仍無起色,有醫護人員走到手術室外,向BB父親解釋BB情況。父親無奈放棄搶救,他提出「我想進來再看一眼我的孩子」,穿上手術袍在手術枱看到還在搶救、奄奄一息的兒子,傷心痛哭。
當爸爸離開手術室後,醫護人員繼續搶救,說「孩子,你要挺住!」不久,房內有人喊出「心跳有力了!」「有呼吸了!」「小手能活動了!」大家都大喊「BB加油!」之後,BB的情況好轉,猶如出現奇蹟。有份接生的醫生在社交網表示,這是從醫4年來,在手術室裡「最催淚的一次」。
醫院知道BB父親從外省來打工,經濟條件一般,妻兒住院對是一筆大開支,所以醫院員工在微信牽頭為這家人籌款。BB父親大受感動,他為早產兒子取名「陸強」,希望孩子能夠頑強地活下去。
資料來源:搜狐
-
本港有近88%年輕人患上近視,位居全球最高比率1。當中,兒童為最高風險的患者,約61.5%兒童早於12歲受近視影響2。新冠肺炎疫情令港童轉為網上學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大大增加,同時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進一步令學童加深近視,復課後多了「四眼仔」或「四眼妹」,情況值得家長關注。保護視力要從小做起,通過3招有效控制近視!2 day ago
-
疫情令中小學生上網時間激增,造就重大網絡安全風險。有調查發現,每5名兒童中就有1名遭受網絡欺凌,對兒童的情緒及社交發展有深遠傷害,家長和學校需着手保護兒童!4 day ago
-
口味偏好早於嬰幼兒時期已建立,如果BB從小經常進食過甜或過鹹的食物,不但影響飲食習慣,長遠影響健康。消委會檢視37款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小食,分別是米餅、泡芙、小蛋酥(又稱小饅頭)、穀類小食和乳酪粒。在25個提供糖含量的樣本中,發現52%樣本糖含量超出食物安全中心水平,當中所有乳酪粒樣本全屬高糖。消委會提醒家長,聲稱無添加糖的食品亦可能添加濃縮果汁等游離...6 day ago
-
偶像組合MIRROR成員姜濤自去年宣佈「做爸爸」後,不時留意契女的最新動向。昨日他分享了契女的影片,更再次表達自己想生女兒的決心!9 day ago
-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以及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主辦「香港開心指數」研究團隊發佈最新數據,探討香港2022年疫情高峰期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及關係變化,發現在新冠疫情下,本港平均每5個家庭有1個不開心。10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