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訴署報告】每年逾20萬學生缺席健康檢查
政府每年花兩億元推行「學生健康服務計劃」,以盡早識別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童,並提供支援。公署調查發現計劃有3大不足:出席率偏低、無足夠措施確保家長知悉檢查結果,以及跟進轉介學童個案欠全面。
公署發現,過去7個學年,出席檢查的學童佔已登記人數約65%,而中學生出席率只有50%,每年逾20萬人缺席,但衛生署未有檢討箇中原因及採取措施提高使用率,有浪費資源之嫌。公署建議衛生署應考慮在網上服務加設問卷,收集學童和家長對計劃的意見;向學校和教育局發放出席人數等資料,家校作出改善。
公署又發現不少學童獨自前往健康服務中心檢查,中心會把檢查報告交給學童,由他們轉交家長。然而,學童是否有足夠能力理解和傳達醫護人員的解釋和建議,或有否如實告知父母其心理健康問題,情況值得關注。而且報告使用的字眼含糊,如「培養良好嗜好」、「保持輕鬆愉快心情」;公署認為衛生署應具體列出學童問題和原因,方便家長對症下藥。
至於跟進個案方面,中心現行做法是一經轉介後,便會暫停跟進,直至下年才再檢視。而且,只有小部份會向中心提供有關學童的最新情況。公署建議學童缺席下年檢查,中心應主動聯絡學童或家長,以及設立提示系統,提醒機構更新跟進情況。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已落實或即將推出改善措施,包括提升其電腦系統,讓家長及學生上網查閲檢查結果及建議、將會向家長傳送短訊,提醒家長和子女檢查等。
-
本港有近88%年輕人患上近視,位居全球最高比率1。當中,兒童為最高風險的患者,約61.5%兒童早於12歲受近視影響2。新冠肺炎疫情令港童轉為網上學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大大增加,同時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進一步令學童加深近視,復課後多了「四眼仔」或「四眼妹」,情況值得家長關注。保護視力要從小做起,通過3招有效控制近視!2 day ago
-
疫情令中小學生上網時間激增,造就重大網絡安全風險。有調查發現,每5名兒童中就有1名遭受網絡欺凌,對兒童的情緒及社交發展有深遠傷害,家長和學校需着手保護兒童!4 day ago
-
口味偏好早於嬰幼兒時期已建立,如果BB從小經常進食過甜或過鹹的食物,不但影響飲食習慣,長遠影響健康。消委會檢視37款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小食,分別是米餅、泡芙、小蛋酥(又稱小饅頭)、穀類小食和乳酪粒。在25個提供糖含量的樣本中,發現52%樣本糖含量超出食物安全中心水平,當中所有乳酪粒樣本全屬高糖。消委會提醒家長,聲稱無添加糖的食品亦可能添加濃縮果汁等游離...6 day ago
-
偶像組合MIRROR成員姜濤自去年宣佈「做爸爸」後,不時留意契女的最新動向。昨日他分享了契女的影片,更再次表達自己想生女兒的決心!9 day ago
-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以及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主辦「香港開心指數」研究團隊發佈最新數據,探討香港2022年疫情高峰期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及關係變化,發現在新冠疫情下,本港平均每5個家庭有1個不開心。10 day ago